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华表奖影片《片警宝音》的“突围”之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6/22 18:23:03
来源:新华网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华表奖影片《片警宝音》的“突围”之路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2日电(石毅)茫茫大漠戈壁,一位浑身尘土、双手皲裂、面庞黝黑的警察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在奔波……这一幕是电影《片警宝音》中的画面,也是其原型宝音德力格尔的真实工作写照。

  《片警宝音》2018年12月上映后,被国家电影局列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9部重点影片之一。今年5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

  从上映至今,《片警宝音》获得观众及评论界的高度认可,诸多影视艺术专家对这部影片给予肯定,认为这部影片生动感人,不落俗套,实现了对英模题材电影的新探索,在模式化、固定范式的电影“丛林”里,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电影《片警宝音》制片人呼和巴特尔。新华网 石毅 摄

  不落窠臼 回归英模的平凡世界

  “这是一部将警察形象拉下神坛,又跌入人心的电影。”来自河北的“民警小唐”在网络上撰文说。

  “把警察形象拉下神坛的说法丝毫不夸张。”制片人呼和巴特尔认为,电影中的宝音拍得比原型甚至更生活化。

  《片警宝音》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原型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温都尔镇派出所教导员宝音德力格尔。

  现实生活中的宝音德力格尔,用呼和巴特尔的话来说,“是一个‘土得掉渣’的人,朴实的不能再朴实了。”

  宝音德力格尔出生在乌拉特后旗一个牧民家庭,父亲早逝,兄妹8人靠母亲养活。当地民警和牧民纷纷伸出援手,让兄妹8人顺利长大成人,这些深情厚谊,宝音德力格尔始终铭记在心。

  电影《片警宝音》中原型人物宝音德力格尔在派出所整理电子户籍档案(资料图,拍摄与2021年1月27日)。新华社记者 刘懿德 摄

  1997年,怀着警察梦的宝音德力格尔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招警考试。从穿上警服那天起,他就许誓要一辈子为牧民办好事、解难事,豁出命来也要对得起这身警服。

  老百姓的事情,无论是否在其职责范围,宝音德力格尔都全力以赴。他的辖区1672平方公里,是全国“管得最宽的片儿警”,每天除了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民事纠纷外,他义务承担了戈壁邮递员的工作。从警26年来,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每年大约有260天时间都在牧区。哪户牧民有多少只羊,羊倌儿叫什么,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草原上的牛羊有多少,宝音做的好事就有多少。”……

  凭着宝音德力格尔的这些事迹,在电影创作时,完全可以将其塑造成一个能够在黑白、善恶间辗转,俊朗逼人、身手了得的“超级警察”形象。但是,对于扎根影视行业20多年的呼和巴特尔来说,这并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英模题材电影要以原型人物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寻找符合原型情感与艺术张力的创作模式,不能生搬硬套程式化。”呼和巴特尔说,那种僵硬地套用模板的形式是脱离现实的表现,难以让观众产生认同和共鸣。

  他认为,要把英雄还原为普通人,不能回避他身上的弱点及内心世界里那种悲伤、失落的情感复杂性和矛盾性。

  正是秉持了“回归人本”的创作理念,影片突破了以往英模题材电影的窠臼,摒弃了“高大全”的“模式化”“脸谱化”方式,而是在真诚质朴平实中表达宝音的大情怀、真性情、真情感。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影片与其他英模题材电影不同,“宝音”不是一个教科书般的英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警察,他身上的普通人特征十分显著。

  影片中的宝音,长相普通,面色黝黑。他怯懦,遇到了心仪的人不敢争取;他狡黠,公共汽车上扯不下人来的时候,抱起对方的行李就跑;他自责,一个坏人两次从他眼皮底下溜走;他贫穷,摩托车散架了还舍不得换;他憨直,有人评价他的辖区贫瘠,他会反唇相讥,哪怕说这话的人是正在采访他的记者;他平凡,把警服一脱,扔在人堆里你很难把他找出来。

  有观众评价说,影片像自传一样记录,像生活一样平常,宝音就像我们身边的老李、老赵一样,真实而感人。

  “《片警宝音》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抒发的是真实情感。”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崔荣认为,将追求真实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是这部影片精彩动人的重要原因。

  很多观众认为,这部英模题材电影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影片把英雄还原成凡人,没有对英模人物进行刻意拔高或者刻板刻画,而是赋予其真实的情感与合理的逻辑,拉近了英雄与观众的距离。

   凝炼细节 呈现原型的温暖力量

  获得华表奖后,呼和巴特尔说创作的源泉就是生活,宝音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因为工作,他骑着摩托“绕了地球23圈”,就像接力跑,“他的生活原型出色完成了第一棒,我们电影人接过第二棒,我们必须讲好这个故事”。

  怎样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呢?

  “把宝音尽忠职守以及人性的光辉传递给观众。”对于这一点,呼和巴特尔很笃定。他认为,只有把人物身上最真实的故事找出来,最感人的细节找出来,才能找到这部电影的魂魄。

  《片警宝音》剧照

  在整部影片中,既看不到公安题材叙事中常见的高超炫技画面,也看不到英模类影片中为塑造英雄形象而精心设计的别样情节。而是以散文叙事的艺术手法,着力呈现一个个平实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凝炼着一幕幕温暖实在的生活细节。

  “很多的英模人物事迹都非常感人,但是拍成影片以后反而很苍白,观众不愿意看,感动不了人,我们觉得可能缺少生活细节的支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片警宝音》之所以成功,是创作者按照艺术的规律塑造人物形象,凝练出真实感人的细节直抵观众的心灵深处。

  “宝音的故事不像一般的公安题材电影,破起案来惊心动魄,他的故事是从养育他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有根有魂。”呼和巴特尔说,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创作团队利用4年多时间,深入宝音所在的牧区,体验其工作生活场景,挖掘真实的细节。

  判断故事,调节导演,走访牧民,编剧跟故事的契合度……4年多的筹备时间里无数次地试错、重来,但呼和巴特尔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好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酝酿”。

  “我们要做到用自己的双脚扎进泥土里,踩在宝音工作生活的大地上,才能了解宝音、深入宝音,才能在琐碎的‘鸡毛蒜皮’里,体现出宝音像金子一样的宝贵品质。”呼和巴特尔说,其实电影不是拍宝音,是拍宝音身上的那种人性的光辉,那种无私的美德。

  《片警宝音》剧照。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中最打动人的就是那些看似平凡的暖心故事,比如宝音在灯下和阿古拉老人一起包饺子、为卓玛寻亲而带她回家、获奖三十万元全部捐献给公益事业、帮孤寡老人取低保、为修车铺的小伙子卖奇石未果而甘愿垫付几百元……这一个个朴素的情节让观众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热泪盈眶。

  “做英模人物这种题材,首先你自己得被感动,才能感动观众。”呼和巴特尔认为,片中的故事之所以暖人、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对原型人物的不断深入,对细节的高度凝炼,刻画出了其身上的人性光辉。

  真诚表达 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诚,把心掏给你的观众,做不到真诚是不可能成功的。”提到自己的创作美学,呼和巴特尔笃定地认为,真实、真诚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艺术创作活的灵魂。

  《片警宝音》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将追求真实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所以它不走类型化的表达,而是用真诚质朴平实的生活化表达将英模还原为真实的普通人。

  《片警宝音》剧照。

  “故事可以编,生活不能编,如果不符合生活,编造的再生动,也不能打动人。”呼和巴特尔认为,对于英模题材影片来说,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可信非常重要。

  “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部影片在‘真’字上做的特别好。实际上讲真人真事的电影非常难写难拍,但是片警宝音做到了,做到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马维干认为,《片警宝音》之所以打动人心,原因就在于真实地刻画了宝音可敬可爱的人物形象。

   《片警宝音》剧照。

  “以往许多英模人物总是给人以严肃、古板的刻板印象,常因缺乏人间烟火气而不被观众认同,很假,既不真实,也不真诚。”北京观众邱煜看完《片警宝音》后说,这部片子在轻松活泼的格调中把宝音塑造得可信、可亲、可敬,情真意切。

  看过《片警宝音》的人不难发现,影片虽然是英模题材,但格调并不沉重,较为轻松活泼,甚至还有鲜明的喜剧色彩。

  在影片开场部分,一头发情的红骆驼把一个外地人追得跳进了一口枯井……这个看似荒诞的场景,实则符合生活逻辑,是真实可信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骆驼很温顺,其实在戈壁上,骆驼发情期间格外凶猛,会爆发出一种极致的力量,对人极具攻击性。

  “在很多人眼中无所不能的警察宝音,在生活上也会无力无奈。比如他一直资助别人,自己的额吉(母亲)却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又比如他帮漂亮开朗的卓拉找到父亲,但卓拉最终选择了一位英俊的骑手。”崔荣认为,电影打破“王子拯救落难公主”的常见叙事和主人公无所不能的光环,走向生活的真实,在悲喜并存中将光荣和伟大不动声色却又异常坚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英模人物的塑造很容易落入空洞的、生硬的说教。”呼和巴特尔认为,艺术创作没有捷径,需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深入生活,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才能做出最佳的效果。

  对于《片警宝音》获得华表奖,呼和巴特尔轻描淡写地认为“或许是偶然”。事实上,这并非他首次获得华表奖。2013年,他曾凭借电影《警察日记》斩获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影片奖。

  10年两获华表奖,主题都是警察。这或许与呼和巴特尔所说的“艺术创作没有捷径,需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深入生活”有关,惟其如此,才能引发观众共情共鸣。

  “作为影片的创作者,我们只是对基层的民警事迹进行了艺术加工,今天我们拿这个奖,是替千千万万的基层民警领奖。”呼和巴特尔代表《片警宝音》剧组发表华表奖获奖感言时说。

  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呼和巴特尔,仍在以“忘我”的状态工作着。目前,他正在孵化筹备一部面向市场的犯罪类型影片,以人民警察历时20年侦破一起惊天命案为题材,打造自己的警察题材三部曲。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