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石拐区:开创“同学时刻”模式培养建功立业“尖兵”-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3 07/04 19:58:21
来源:石拐区融媒体中心

包头市石拐区:开创“同学时刻”模式培养建功立业“尖兵”

字体:

  “最近我看了许多资料,才知道原来包头是一座多种文化交融的城市,我很喜欢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在最近一次主题为“浅谈包头地域文化、感悟文化认同”的区委书记与年轻干部“同学时刻”主题活动现场,年轻干部辛晓萌坦露心扉。

  这次活动中,包头市石拐区区委书记与200多名年轻干部座谈交流、互动共享,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感受包头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和深厚内涵,在思想碰撞中汲取宝贵经验和精神营养。年轻干部全脱稿交流研讨。

  而像这样的聚焦学思践悟行,区委书记与年轻干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的“同学时刻”主题活动,在石拐区已经开展了一年多。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结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尖兵’,确保党的事业青蓝相接、薪火相传”——这是石拐区“同学时刻”主题活动的设计初衷。

  这是一个区委书记与年轻干部之间互相学习、年轻干部与年轻干部之间互相学习的崭新平台,目的只有一个:让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活动参与人员为全区科级以下年轻干部,主要包括近年来新考录选调生、公务员、引进人才及各单位党委(党组)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原则上每月举办一期,每期确立一个主题,采取研究探讨式交流、现场观摩式交流和专题辅导式交流等形式进行。

组织年轻干部外出参观。

  “在这里,大家都是同学,我们一起把这个活动办成思想碰撞的盛宴,办成青春力量的加油站……” “同学时刻”主题活动首期,石拐区委书记盖连玉这样鼓动“同学们”。

  期望变成了现实。

  “同学时刻”活动每期的主题立意深远,根据不同主题,邀请相关工作领域的县级、科级领导干部参与发言。活动精心设计了“人人议心得”环节,让“大家听”转变为“大家讲”“大家谈”,把每一次研讨交流都当作年轻干部提升能力的“练兵场”。从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解码年轻干部对于推动实现“三新一高”的真知灼见,从学习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知识中提升年轻干部对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对理想信念的持久定力,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推动年轻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从浅谈包头地域文化中增强年轻干部的文化认同感……区委书记认真倾听每一位年轻干部的研讨发言,并互动交流、点评总结,实现了区委“一把手”与发展建设石拐的年轻力量在畅谈中凝聚共识、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在今后工作中明确目标、找准抓手、狠抓落实。

  除“规定动作”外,“同学时刻”主题活动还不断调整开展形式,像后期新增的现场随机提问、课题辩论赛等环节,更是给了年轻干部一定压力,迫使年轻干部激发活力、碰撞思维。同时定期组织“同学们”到先进地区参观走访,开眼界、长见识,以“他山之石”补短板、克难题。

  每一期的“同学时刻”主题活动,均达到了预期效果,而随着活动一起接着一起举办,许多年轻干部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巨变。

  “我开始懂得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了。”

  “我给自己制定了‘座右铭’:静下心学习、俯下身做事。”

  “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这座城市,她所发生的每一个点滴变化,都与无数个和我们一样为之奋斗的基层工作者的努力息息相关,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

  ……

  谈发展、话未来、说体会、提建议,每一期“同学时刻”,都仿佛是一场春雨,浇灌在年轻干部渴求成长的心田。区委书记则认真倾听每一位年轻干部的发言,不时记着笔记,与大家互动交流,分享成长经历,并进行现场“快问快答”。

  从“墩苗”“培土”“浇灌”,到“开花”“结果”,“同学时刻”赋能,变化看得见。刚到基层参加工作的选调生侯明聪,通过“同学时刻”活动,主动学习借鉴、交流锻炼,拓宽工作思路,为五当召镇青山村打造农产品销售体验基地,提出了一揽子符合该村实际的具体举措。区财政局副局长唐颖借助“同学时刻”平台,不断总结、提炼、领悟,将创新理念融入债务化解工作全过程,取得不俗成效……“同学时刻”助力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快形成全区干部队伍“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推动年轻干部在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同学时刻”延伸墩苗培养链条,也开创了石拐区考察干部的新模式。每期活动结束后,都要将大家在活动中的现场表现、出勤记录、理论测试成绩等及时录入年轻干部政治素质成长档案,作为客观评价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将“动态调配”的储备格局、“优胜劣汰”的用人导向传递至全区上下,以此保障年轻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黄瑞、唐敏)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