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乌审旗举行-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8/14 16:56:28
来源:新华网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乌审旗举行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4日电(记者贾立君)1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的“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举行。

  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自然博物馆等国内考古领域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外考古领域科研机构、高校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探寻文明根脉,增强历史自觉,筑牢自信根基”,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开展“河套人”研究、丰富完善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将借助国内外智库资源,达成一批新的研究共识,形成一批新的理论成果。为期3天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实地考察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古保护棚,围绕萨拉乌苏、旧石器与环境考古、河套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4个专题展开研讨,针对河套文化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行座谈交流。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址,蕴含着丰富的晚第四纪地层、古生物、古气候与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等地质信息。尤为重要的是,这里是20世纪20年代“亚洲迄今已知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始现之地,揭开了在当时欧洲人视角中的遥远而神秘的亚洲——人类起源的序幕。

  1922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发现并发掘了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一件人类牙齿化石。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先生将这颗牙齿化石代表的古人类称为“河套人”,这是中国以至东亚大陆首次确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其后在近百年的学术史中,萨拉乌苏遗址始终在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启了新的考古发掘,在时隔近百年后重新找到了桑志华和德日进最初的发掘地点,并出土了丰富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目前已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人类化石出土地点1处,旧石器文化遗址2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出土地点22处,哺乳动物及鸟类化石47种。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分别为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颁授了“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萨拉乌苏工作站”“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博士工作站”牌匾。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