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小项目”撬动社区“大治理 ”-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22 08:52:04
来源:新华网

党建引领“小项目”撬动社区“大治理 ”

字体: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工作中紧贴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微项目,持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问需于民显温情。社区服务和治理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立足居民的真实需求,玉泉区各社区通过线上调研和线下入户摸排的方式深度挖掘居民的需求,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阳光议事厅”“民情议事厅”“民情收集站”等,倾听收集居民需求826条,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让居民尽感温暖。如清泉街社区成立流动的“荷香唠嗑室”、“党员唠嗑队”,利用闲暇时间在小广场、凉亭、党建长廊等居民聚集处主动融入居民、“面对面”家常唠嗑式征集居民意见,进而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走稳走实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群策群力汇情谊。通过线上线下调研征集需求,居民对关乎自身利益的社区服务项目进行筛选汇集,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积极建言献策,从“一旁看”转变为“一起干”,社区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也主动参与,贡献资源,推动项目进展。如俪城社区为激发社区成员的家园意识,引导社区居民的家园共理行动,创新以“家园发展集思会”的形式引导居民思考、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聚焦培养居民协商议事理念与习惯,致力于打造“美好社区”。

   项目实施传爱意。为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玉泉区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前期需求调研和资源力量整合,由社区牵头打造“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家门口特色服务项目86个,建立慰老爱老困难帮扶“巧匠坊”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发挥群众特长,帮助居民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推动形成相互关爱的氛围,以有温度的“小项目”传递邻里爱。“小项目”推进三环节,环环标准高。

  注重项目设计品质。为使基层治理更有魅力,精准把关社区服务微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关键,玉泉区拿出精细的绣花功夫,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四项清单”,征集“居民需求清单”406条,梳理“辖区资源清单”。围绕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继续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优先考虑推进能充分发挥党建资源优势、可行性高、可持续运行的设计项目,按需匹配形成项目清单,将服务下沉到镇(街道)、社区、小区。引导增加教育、就医、养老、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项目的有效供给。探索社区派单+部门抢单+积分模式,推动职能部门解决居民问题积极性及居民所需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注重项目体验品质。在项目实施推进过程中,各社区定期组织项目相关人员集体研究讨论,反馈项目体验感受,从而把控、追踪项目体验品质,并以此推动社区服务体验提升。比如大召社区结合片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实施摄影爱好者捕捉光影里项目,将搜集的近千张优质的摄影作品预先邀请行业内专家人士集中评价体验,对作品进行筛选保留,保证居民群众的体验品质。

  注重项目效果品质。玉泉区特别关注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服务提供、老旧小区治理等方面项目的实际效果,着力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例如,恒昌社区实施绿化认捐认养项目,经过以“绿色”为主题的改造后,居民楼镶嵌着充满生机的藤条,让老旧小区增添了诗情画意,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使社区微项目真正有效果、受欢迎。除此之外,通过在居民聚集地公示“实效清单”,将已经推进或完成的项目整理形成动态进度,在实事求是宣传项目实际效果的同时,还让居民了解项目进度,监督有关部门执行情况。

  建立项目准入制度。各街道、镇根据实际需求,规定项目准入的基本要求,着重孵化注重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充分调动群众自我服务的社区治理微项目。例如,五塔前街社区新准入的书画促共生项目,由居民书法爱好者为辖区书法、绘画爱好者开展“笔墨书香”公益学堂,匹配满足老年人学习书画的需求,实现了以群众之力服务群众。完善项目监控机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社区根据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推选党员义工成为班长或委员等方式,管理活动秩序以及场地布置等事务,进行监控、形成自我管理约定,有利于项目及时调整、顺利实施。健全项目评价机制。项目运行是一个闭环,评价机制的完善有助于项目经验教训的总结,各社区治理微项目实施主体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采取定期召开被服务对象访谈会、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实时评价,把群众评价作为服务项目作用发挥的试金石,群众在什么方面不满意,就重点在哪方面下功夫,逐步丰富完善项目,充分发挥“小项目”在基层治理中的“大作用”。(呼雨轩)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