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针对30个城镇社区中的9.8万户、20万常住人口,且老旧小区集中、社区治理复杂的难题,制定“五色户卡”网格化管理服务制度,探索构建党委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网格员多方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去年以来,包头市九原区民政局创新社区治理路径,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确保275个社区网格员既管得动、又管得到、还管得好,制定了“五色户卡”管理制度,在基层社区建立精细化、精准化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这一管理机制,以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户卡区分辖区居民。红色户卡代表吸毒史人员、上访人员等特别关注户,橙色户卡代表低保户、空巢老人等及时关注户,黄色户卡代表在职党员、困难党员等一般关注户,绿色户卡代表空房户、空挂户,蓝色户卡代表流动暂住人员、租房户等。
对于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网格员每月入户走访,上门提供服务;对于空巢老人,每周“敲门”入户走访,提供各类生活保障;对于低保户,每月入户走访,提供生活需要;对于暂住人员、租房户,每月打电话核实,及时更新“五色户卡”信息。
“五色户卡”推行以来,网格员对照户卡,按类入户走访和精准帮扶。九原区景富社区网格员任燕妮说:“现在我们只要通过户卡目录的颜色,就能快速找到服务对象,同时对社区整体的人员情况一目了然,省去了翻阅名单、档案的麻烦,提升了排查、筛选的速度。”
九原区运行“五色户卡”管理模式以来,实现了辖区居民大起底、重点人员精管控,构建起无死角、全覆盖、高精准的网格化治理体系,不仅有利于对辖区的有效管理,更能精准服务所有居民。
“你们的帮助太及时了。”九原区神鹿社区居民包金花长期一人在家,最近换上网络电视,因不会操作而感到困惑。她属于“橙色”及时关注户,网格员了解到情况后,随即联系包片的网络电视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工作人员调试、演示,网格员手把手教她使用网络电视,并将操作流程绘成图,“现在会用了,这么多台,想看哪个都能找到了。”
精准服务拉进了干群关系,也进一步为网格员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便利。
“我知道你们每月都会入户走访一次,更新我的户卡信息,这次儿子过来要长期照顾我,我就主动给你们上报吧。”九原区麻池镇长期租房户王有福属于“蓝色”日常关注户,平日社区网格员为他提供了许多专项服务,最近儿子决定搬来与他同住,家里有了新住户,他主动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帮助社区网格员及时更新了租房户的居住状态。

在实施“五色户卡”管理服务过程中,干部们广泛听取居民建议,搭起民意与政务的桥梁,发挥着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牵头引领作用。
今年4月,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得知:近万人的龙苑小区800多个孩子在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就读,尽管不足3公里路程,但现有的3条公交线路都没有直通学校,不少家长骑电动车接送孩子,增加了上学成本,且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网格员紧锣密鼓发动楼栋长和志愿者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同时,社区党组织与公交公司沟通协调。4月24日,社区邀请公交公司负责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及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围绕现有公交路线、乘车学生人数、孩子作息时间等问题热烈讨论,提出为孩子们开通公交专线的想法。会后,公交公司很快调研、设计,拿出可行性方案,6月12日开通了龙苑小区通往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公交专线。
类似的事例还有不少。比如,赛汗街道复兴社区破解了居民停车难题、沙河街道韩庆坝第二社区增建水冲厕所解决了400多人如厕难题、赛汗街道鹿原社区加装电动车棚充电端口排除“飞线充电”和“入户充电”安全隐患等。
九原区“五色户卡”分类管理工作,根据不同颜色户卡制定不同的服务项目,挖掘居民需求,破解社区服务难题,缓解了社区治理的压力,增强了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使得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李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