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不远处是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南边紧邻热闹的晚市,西侧就是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养老服务共同体设在红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而选择在这里建设,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居住着7080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推门进楼,餐厅、棋牌室、图书室、舞蹈厅,应有尽有。老人们或在音乐厅排练,或三五结对打牌聊天,悠闲自在。

“养老服务共同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幸福食堂、康养驿站、棋牌室、书画室等10多个功能室,能够为周边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文化娱乐、老年餐以及居家上门等服务。”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党工委书记张权介绍。
“这只是我们打造‘福养红城’养老服务品牌的一个服务点,我们要真正了解每一位老人的所需所盼,这其中还有空巢(独居)留守、高龄、分散供养特困、失能、生活困难等特殊老年人,我们分类施策,采取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全力打造覆盖所有老人的家门口养老‘幸福圈’。”在乌兰浩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中华看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只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题中之义,更是关乎上万个家庭的民生大事。
乌兰浩特市有6万多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这意味着,每6个人中就有一名6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乌兰浩特市将城市和农村统筹规划,完善城乡养老布局,让不管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首先,我们在市区创建了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配套养老智慧化平台和调度系统,承担全市养老服务技术指导、培训示范、养老产品集中展示等功能。另外,在街道和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和幸福餐厅,老人可以居住在自家、生活在社区;在镇村,我们有镇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村里的养老服务站,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城乡养老的三级服务网络,让城乡养老得到均衡持续发展。”李中华介绍。
正如李中华所说,乌兰浩特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为全市老年人提供高标准现代化综合养老服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站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10家社区幸福食堂投入运营。而对于农村老人“吃不上饭、看不上病、出不了门、见不着人、取不上暖”等问题,已建设4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探索出“义家人志愿服务队”“三合互助养老”等农村养老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推进现代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
与此同时,机构养老不断升级,创新探索“我爱我家”体验模式,邀请老人亲友、志愿者入院陪伴,组织老人集体生日,外出游玩等活动,让老人感受家庭温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