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用好“加减乘除”法 答好劳动争议解纷“应用题”-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3 11/30 16:40:00
来源: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

霍林郭勒市用好“加减乘除”法 答好劳动争议解纷“应用题”

字体: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人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防范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努力方向,用好“加减乘除”法,算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一本账”,努力提升仲裁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办案程序多用“减法”,优服务。霍林郭勒市人社局仲裁院坚持“有诉必理、受理必果、重调辅裁”的原则,设立首问导诉服务制度,首次接待当事人时,一次性告知申请劳动仲裁有关事项和所需材料,并指导劳动者书写仲裁申请书,做到快速立案,快速办理,让劳动者维权更顺心。成立农牧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指定3名仲裁员和1名书记员专门负责化解农牧民工的工资争议案件,简化办案流程、压缩办案时限、实行容缺受理、注重优先调解,快速有效化解农牧民工工资争议。开通“弱势群体维权绿色通道”,对于工伤职工、女职工、外来职工等群体申请仲裁,实行“快裁、快审”办案模式,让弱势群体维权不再忧心。还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免费提供咨询、代写申请书、律师代为出庭办理案件等服务,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法治保障。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72%,为当事人挽回各项待遇760余万元。

  部门联动善用“加法”,护权益。霍林郭勒市人社局仲裁院与该局综合执法大队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准司法”裁审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职能作用,使劳动者诉求能够实现“一站办”;与法院建立裁审衔接机制,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双方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分析案件特点、理解法律适用、交流办案经验等方式,推进裁审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与工会进行对接,工会选派代表作为仲裁委员会成员,参与案件讨论、参加劳动用工领域普法宣传等活动,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调节力量巧用“乘法”,促化解。为进一步拓宽劳动者维权途径,在全市4个街道和1个苏木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实现街道基层调解组织100%覆盖,并由社区网格员和街道劳动保障员担任调解员,发挥调解员群众工作优势和工作场所临近居民区的地缘优势,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在企业设立调解委员会,组合劳资人员、法律顾问等成立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队伍,发生争议后第一时间与职工联系,协商解决方案,以内部消化的方式化解纠纷,减少维权成本的同时,能够及时发现用工问题,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人社、法院、工会联合成立诉裁调办公室,调处仲裁院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增加调解力量和争议化解途径,为劳动者维权方式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仲裁院与诉裁调办公室进行有效衔接,对需要裁决的案件及时转入仲裁程序,保障职工维权不断档。今年以来,通过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纠纷30余件,涉及职工待遇130余万元,经追踪回访,各项待遇均已发放到当事人手中。

  源头预防活用“除法”,更便捷。简单的一判了事,并不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工作目标。对于争议焦点较多、当事双方因故无法当面审理的案件,霍林郭勒市人社局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调解平台实现线上办理,将仲裁实体庭的全流程搬上网,构建了互联网劳动仲裁庭审服务新格局,实现网上远程开庭、异地同步调解,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提高了仲裁效率,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便利。同时,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根据企业用工特点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知识,走进企业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知识宣讲,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提升企业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争议的发生。今年以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次,解决法律问题20件,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美丽 金梦)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