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终有一天要挖尽的。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这是摆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东胜立足实践,找到了依靠煤而不依赖煤的发展路径。
矿山“披红挂绿” “旧阵地”喜换新颜
曾经满目疮痍的巴音孟克纳源煤矿,如今长满了枣子、果树。
目前,巴音孟克纳源煤矿已完成复垦绿化1600公顷,其中通过验收的复垦面积1360公顷。
复垦后的土地肥力较差。红枣、沙棘等果树对土壤的肥力需求较低,并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高温等特性,非常适合种植在复垦区的沙地上。
“三年来,我们在复垦区种植了近2200亩的枣树,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5%。”巴音孟克纳源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刘玉文说。
在铜川镇塔拉壕煤矿矿区中,成千上万块光伏板在绿化带、楼宇屋顶以及矿区的每个角落伫立闪烁。这片曾经荒芜破损的深山矿区换上了“新皮肤”。
以“光”产煤,以“光”省煤,把新能源作为全新动力源,降低煤矿开采能耗,打造绿色矿山,是东胜在塔拉壕煤矿3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上的所想和所为。
项目相关负责人吕敦君介绍:“矿区光伏项目的建设,帮助矿区年节约综合能耗614.5吨标准煤、二氧化碳498.5吨。”
目前,东胜区露天煤矿完成复垦绿化7472公顷,种植树木约62万棵,种草约5600多亩,全区29座需进行绿色矿山建设的煤矿中,22座已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创建率达到76%,其中3座煤矿已提升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园区“白来黑往” “新赛道”加速奔跑
在东胜区的公路上,曾经的运煤车已被满载着白色“风车”和黑色太阳能硅片的大型货车取代。
其中,白色“风车”大多来自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蒙西分公司。
“在东胜投资建厂,我们看中的是这里蓬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张向阳说。
从考察调研到落户投产,中车株洲所前后仅用了5个月。
在大地另一边,强夯机轰轰的打夯声不绝于耳,运输土方的车辆如忙碌的“工蜂”来回穿梭。今年4月,总投资180亿元的晶澳太阳能鄂尔多斯20GW硅片、30GW电池项目奠基开工。不久的将来,一条光伏全产业链将在这里建成。
凭借满满的诚意,东胜先后吸引了中车株洲所鄂尔多斯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基地、晶澳太阳能全产业链低碳示范基地、格罗夫氢能汽车、加拿大能源之星一派氢能科创产业链新能源企业、奇瑞新能源矿卡、中车风机整机、山河重型矿卡等一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在此地“落枝”。
陆港“灰蓝交映” “新场景”引领发展
在东胜区铜川镇添尔漫梁村的绿动万利新能源数字陆港中,数百个灰黑色的集装箱像一块块积木,搭建出了一座宏伟的“钢铁巨塔”,来往搬运集装箱的蓝色电子吊车像一只只不知疲倦的“工蚁”将“巨塔”拆分,令这些“积木”可以搭乘着电动重卡运往它的“归宿”。
这些集装箱中装的是什么?
“是煤。我们通过打造新能源数字陆港,实现了运煤不见煤,杜绝了浪费,降低了能耗。”绿动万利新能源数字陆港场站工作人员白雪介绍。
传统运煤大多采用的是燃油车、散装煤,煤车所到之处,尽是黑烟煤灰。为了打破这种粗放模式,东胜大胆提出了“造一个陆上港口”的概念。
今年4月,东胜出台了《东胜区能源商用车推广运营方案(试行)》,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科技创新潜能,合力绘就新能源数字陆港的美丽愿景。
在“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的模式下,煤不再采取散装运输,而是采取“四点三段”的甩箱运输方式。
同时,新能源重卡取代了传统燃油重卡,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借助大数据结合“5G”技术,实现了对车辆的精准调控。
“我们开的都是电车,驾乘舒适,换电方便,陆港还会对车辆实时调度,跑车效率高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司机郭忠利笑着说。
如果算一笔账,燃油重卡按年运营20万公里计算,单车碳排放量约204吨,产生扬尘颗粒污染物约0.6吨;若投用1万辆新能源重卡可减少碳排放约204万吨/年,相当于种植约1亿棵树。(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