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包头两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包头市621个重大项目竣工310个、完成投资2064.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8户、限上服务业企业34家、限上贸易企业248家;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65个、完成投资1293.9亿元,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790亿元、增长37%,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这组数据证明,更多企业选择了包头。这些成绩证明,市场感受到了包头“包你满意”的真诚。
去年年初,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包头市便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暨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全力打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品牌”被提上了日程。紧接着,包头市第七场“政商恳谈早餐会”持续释放“城市与企业荣辱与共”信号。仅在去年上半年,当地政府就密集出台《2023年包头市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包头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包头市全面擦亮“包你满意”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工作任务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以真金白银惠企利民。同时,还举办金融服务“五大任务”推动包头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才聚两都”人才恳谈会等多场高端务实的交流活动,为企业发展插上“金”翅膀。
“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到278项,“网上办”占比达到99.8%,“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跨省通办”“跨市互办”事项分别达到162项、587项,帮助4.4万户企业修复信用,全年新增各类经营主体3.5万户、增长39.6%……这是包头市深化改革开放闯出来的红利,更是当地不仅“包你满意”,还要“包你放心”的魄力。
去年6月,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内蒙古昕达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添加剂预制混合饲料加工项目和内蒙古杜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备品备件库项目,1天之内一次性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成为包头首次运用新模式取得“三证”的成功案例。而此前,取得“三证”需要走多个部门,约4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手续办理。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2023年,包头市29个部门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进一步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实现涉企民商事案件100%网上立案;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通过“包你放心”优商码标识,实现企业法治需求“码”上服务马上办;将“活封”“活扣”方式纳入刑事财产处置措施,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除“规定动作”之外,包头市各旗县区、各部门争先恐后,推出了一个个极具特色的创新服务举措:昆都仑区的“智慧”式服务,青山区的社区“万能”手册,东河区的“服务懂你”新模式,九原区的基层全功能便企利民“就近办”,石拐区的“石心帮·实意办”,土右旗的“右好右快”,固阳县的“政务服务稒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马背上的帮办代办”,白云鄂博矿区的“暖、快、优”,稀土高新区的“高新事·高兴办”,体验感持续升级。

一诺千金,一诺倾力。包头市积极推出“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等创新举措,推动255家企业、高校院所,2578位市内外专家入驻“科创中国”科技创新融通平台,成功对接科技需求386项,以对接成效第三名入选“科创中国”平台试点城市转化对接榜单前十强。同时,以“事业编制企业用”等方式破解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人才引进难问题,帮助大全新能源、双良硅材料等27家企业引进急需创新人才。成功举办的两届创新发展奖颁奖典礼,以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营造了尊商敬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随着营商环境品牌效应的持续扩大,包头经济发展的“进度条”不断更新:2021年,GDP总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92位;2022年,进位11个位次,排第81位;2023年,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上升10位左右,彰显了向上向好的发展活力。
深化企业开办“一窗进一窗出”、“三证齐发”改革,协同推进“五证联办”,向工业园区下放5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完善“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增“全市通办”事项100项,进一步扩大“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模式……
在今年包头市两会上,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铿锵有力地表达了新一年的期许,传递出“先进地区做得好的,包头要努力做得更好”的决心。“2024年,我们要铆足决心干劲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努力将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走得更宽更稳更实。”他说。
实干创新的韧劲,奋力跃升的干劲,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品牌的拼劲,必将成为包头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醒目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