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藏在深山里的“亿元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29 18:08:31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藏在深山里的“亿元村”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9日电(郝芳芳)翻越大山,进入包头市固阳县境内,再穿过两个小山梁,红泥井村到了。

  村粮油交易综合市场内的仓库前,高海龙和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往一辆大货车上装葵花籽,“20吨,发往湖北荆州”。

  临近春节,市场上瓜子等炒货需求量大幅上升,红泥井村的葵花籽也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在红泥井村党支部书记赵明亮眼里,高海龙是个“能人”。

  村里原来都是旱地,主要种油菜籽、土豆、小麦。2016年,村委会开始组织村民打井发展水浇地,鼓励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葵花。

  高海龙第一个响应,成功试种高品质葵花。在他的示范下,村里开始集中种植,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有名的葵花村。

  种植葵花,土地需要倒茬。从2018年开始,高海龙又瞄上了当地的一种道地药材黄芪,带头规模化种植。在他的引领下,红泥井村黄芪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月26日,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红泥井村粮油交易综合市场内,工人们正在装配葵花籽。新华网郝芳芳摄

  今年50岁的韩建军,就是在高海龙帮助下开始种植葵花。“以前主要种油菜籽,一年家庭纯收入不到一万元。”种植葵花几年下来,收入之高,让他感慨不已。

  2023年,自己家的100多亩地加上流转土地,韩建军一家种植了500亩高品质葵花和100亩土豆,刨去各种成本,到手的纯收入达40多万元。

  “85后”的赵龙以前在城里打工,后来看到村里种植业势头好收入高,返乡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23年种了200亩黄芪、100亩葵花、400亩青贮玉米,纯收入超过60万元。

  葵花、黄芪,成了红泥井村两大特色种植业,让村民的收入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红泥井村种植葵花5万亩、种植黄芪3万亩,有70户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91个专业合作社。2023年,村里葵花籽交易额突破亿元。

 红泥井村粮油交易综合市场葵花籽库房一角。新华网郝芳芳摄

  两大特色种植业,给村里带来活力。

  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的红泥井村,高峰时外来务工和商务洽谈的有近千人,村里有8家车辆机械修理铺,10多家商店和药店,20多家饭馆,10多家旅店民宿。

  这个小山村还有一座大酒店。赵明亮说,这是村委会利用集体经济资金投资建设,住宿餐饮一体化。粮油交易综合市场也是村委会与其他两个村使用集体经济资金共同建设的。

  在西斗铺镇的整体统筹下,镇里几个村还集体投资在红泥井建设了新型商业示范综合体,十几套小二楼全部出租用于公司办公、农资销售等。

  除了繁华的街面,还有回流的年轻人。

  这几年,从城里回村搞种植的年轻人有30多人,规模化种植已经形成了以“70后、80后、90后”为主的梯队。

  “41°固阳献”,这是固阳县近年来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西斗铺镇镇长曹冬说,固阳县地处北纬41度黄金纬度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很适合葵花和黄芪生长。红泥井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种植业,赋能乡村振兴。

  “开展黄芪深加工、直接与市场终端联系、打造自己的葵花籽品牌,提升附加值和利润。”午后的小屋里,赵明亮和村里的几个“能人”,商量着今年在种植业上要重点发力的几项工作。

  窗外,那辆装满葵花籽的大货车发车,驶向千里之外的湖北。

  道路两旁,厚厚的积雪压住了旷野。待到雪融地消,春风拂过大地,小山村又将迎来春种秋收的幸福场景。

【纠错】 【责任编辑: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