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姚志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2/01 20:31:00
来源:新华网

人大代表姚志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日电(记者王靖、达日罕)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姚志军,接受新华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姚志军,接受新华网专访。侯乐 摄

  新华网:听说您刚刚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擂台赛的冠军,我们也了解到,建昌营村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没有分田到户的村子,这些年建昌营村也获得不少国字号荣誉,跟我们分享一下经验做法。

  姚志军:建昌营村因煤而兴。上世纪,因元宝山露天煤矿开采需要,征占了村里的土地。在党员及村民们研判后,确定走土地不分、征地款也不分的共同致富之路。村里拿着这个钱开始滚雪球式陆续办起了7家集体企业。村民虽然失了地,但因为年年有分红,收入反而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的日子也就富起来了。1995年在全市第一个成立了村级党委。

  新华网:我们看到建昌营村2023年的经济数据: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村集体收入1900万元,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姚志军:一方面,我们成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审计、评估,将村办企业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进行合理转制。另一方面,对耕地集体土地经营权以公开竞拍的方式进行流转。同时,我们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利用“村党委+驻地企业党总支”的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

  比如,2018年,村里与和润农业签署中国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项目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年产各类种苗4亿株,安排村民就业500余人,增加村民经济收入700万元。

  新华网:您是怎样让产业发展的成果变成村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呢?

  姚志军:对老百姓来说,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建昌营村在全镇的行政村中第一个实现管道排污,第一个建起公交车站,村内的楼房、平房全部集中供暖,开放免费的洗浴中心,村民按人领取股金,老人有退休养老金,孩子有教育奖学金,失地村民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全体村民都享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我们在广场公开张贴“惠民利民一本账”,截至2022年底,一共给村民们发放了2.82亿元改革红利,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幸福。

  当然,我们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同时,也在实现精神富有。我们村有自己的文艺队伍,连续举办6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我们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活动,举办了15届“青年杯”篮球赛。新的一年,我们将结合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让村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