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链”接人才 人才促进发展-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信息发布 > 正文
2024 03/20 10:48:19
来源:东胜区委宣传部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发展“链”接人才 人才促进发展

字体: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推“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重磅出台“人才强区20条”......一个个人才工作的新进展,映照着东胜区大力构筑人才高地的努力。

近年来,东胜区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方位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火热实践正在开展。

立足于“引”,构建多维人才矩阵

“下面,请医务工作者代表发言。”近日,东胜区举行2024年“寻找城市合伙人”招商引智活动。活动中,为北京中医医院教授刘树春、北京天坛医院教授吴升平颁发了“特聘专家”证书。

“寻找城市合作人”,正是东胜区创新打造的人才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了“人才+项目”融合优势,让创业者都能在东胜人才“地图”中找到坐标。自2020年首次举办以来,引进人才145人、人才团队18支,实现招商招才并举、引资引智同行。

不止是产业项目招才,东胜区以创新实施“暖城做东·引才入胜”专项行动为抓手,多管齐下。

柔性引才。对科技创新、医疗卫生等领域高精尖人才,有针对性地寻访创新团队,采取挂职兼职、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专家人才。

高校揽才。分赴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18所高校,积极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与内蒙古大学、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签署校地人才合作协议,向青年人才发出“招贤令”。

“绿通”汇才。畅通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已引进“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本科毕业生及以上学历人员75人。

随着一个个活动落地生效,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蝴蝶效应”正加速形成。

致力于“留”,营造尊贤重才氛围

“东胜对于人才的重视是全国闻名的,而且早就听说东胜城镇化率比较高,城市宜居宜业、市民淳朴善良,特别憧憬在东胜工作和生活。”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学生姚奕然说起择业选择,充满了期待。

人才留得住、能扎根,离不开优质的环境与服务。

东胜区在自治区首创推出“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可为人才提供低利率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对优质人才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为人才提供风险保障。截至目前,共有53家创投机构和金融企业为各类人才提供20.16亿元金融支持,惠及各类人才达500余名。

三大金融产品恰是东胜区保障人才生根发展的一个缩影。着眼于人才落地前后端、全流程,东胜区全力构建起人才“住有公寓”“干有平台”“创有资金”“退有保险”“医有顾问”“子有教育”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规划设置8大功能模块,构建起运行高效、资源集中、辐射周边的人才服务综合体。

——兴建人才大厦、人才科创基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办公空间,目前入驻企业达200余家。

——建成人才酒店18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106套,为人才提供过渡性住房保障。

——颁发“人才服务卡”,打包推出10项个性化服务项目,累计发放人才服务卡197张。

落脚于“用”,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盛夏时节,“胜都聚才 技创未来”东胜区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火热开幕。比赛现场,选手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精准的组装、优雅的茶艺、娴熟的烘焙、有条不紊的整理以及无微不至的照护,让现场参观人员赞叹不已。

去年以来,东胜区全面启动“胜都聚才”工程,在区级层面设立10个人才工作中心,镇、部门层面设立55个人才工作站,人才所在单位设立72个人才工作室,依托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引才育才、技能竞赛、资源对接、成果展示五类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格局。

行业领军人物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东胜区加大培养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延揽高端人才。

构筑制度“强磁场”。出台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由县处级领导带头联系自治区“草原英才”,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本行业市级高层次人才和“胜都英才”,通过“三必访”“四通道”“五活动”工作机制,倾听人才心声、解决实际问题。

画好政治“同心圆”。推选9名优秀人才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让人才与地区发展的互动更加紧密。

搭好干事“大舞台”。依托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累计搭建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平台41个,支持蒙泰集团离岸创新中心、新型农产品离岸创新中心建设,为人才干事创业打造广阔平台。

如今的东胜,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一批批优秀人才在这片广阔天地各展所能。

“下一步,我们将以自治区组织系统‘创新创先质效提升年’为契机,把党管人才工作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要素支撑,赋能“三区四城”建设。”东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春光说。(刘思雨)

【纠错】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