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各界合力织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16:52:24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社会各界合力织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3日电(记者赵泽辉)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在苇塘中筑巢产卵,它们时而展翅高飞,时而低头觅食。蓝天、碧水、白琵鹭共同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态画卷。

  图为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莫呼珠管护站一景。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莫达木吉管护站站长戴宝泉介绍,保护区现已记录到316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在候鸟迁移季,辉河湿地的鸟类数量可达数万只,保护区已成为候鸟们重要的繁殖地和栖息地。

  在位于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从草原到湿地,从高山到沙漠,各级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和广大群众正联手打造一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为众多生灵提供栖息之地。

  近年来,内蒙古在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建立了26个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53.6万公顷。在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筑巢繁殖;在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中,400余只苍鹭栖息于此;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上万只野生黄羊现身……

  内蒙古生物资源丰富。据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统计,内蒙古有613种陆生野生动物,其中156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2619种野生维管束植物中,有47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图为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湿地。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近年来内蒙古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凝聚保护生态环境共识,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增长。

  清晨,家住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布尔敦嘎查的牧民满达骑着摩托车来到呼伦湖边巡护。“看到呼伦湖又清亮了,我觉得很安心。现在生态恢复了,野生动物也回来了。”

  经过十多年的治理与保护,呼伦湖如今全流域生态好转,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至345种,鱼类增加至39种,哺乳动物增加至38种。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2024年内蒙古共有9.7亿亩草原实行春季休牧,其中5.9亿亩草原休牧时间不少于45天。休牧期间,草群高度和植物种类显著增加,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

  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岩壁上的岩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漫山遍野,林间鸟鸣阵阵,峭壁上时不时出现小动物。曾经因为大规模采煤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如今得到修复,而保护区的建立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之地。2020年,雪豹在时隔66年后再次现身贺兰山。

  内蒙古还通过法律法规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自治区公安厅开展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专项行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法律监督,还联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牧厅等部门联合部署乌梁素海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此外,内蒙古还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制度。2022年起,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十家单位合作共建内蒙古生态监测网络,覆盖森林、草原、荒漠、沙地、湿地五大生态系统,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我区生物多样性空间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有效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石闻华认为,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行动体系逐步建立,为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