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小”故事里的“大”文章-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19 15:42:06
来源:新华网

诚信建设“小”故事里的“大”文章

字体: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法律援助中心一隅,刘女士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她与公司发生劳资纠纷,便到这里寻求帮助。

  “这个‘绿色通道’效率实在太高了!”刘女士感慨道。

  临河区推行“信易+法律援助”服务模式,正是内蒙古诚信建设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个人,诚信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临河区法律援助中心内,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刘女士填写经济困难状况说明表、诚信承诺书等文件。刘女士感激地说:“我本来以为要跑很多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申请到法律援助。”一旁的律师补充道:“‘信易+法律援助’模式,让诚实守信的人能够更快获得帮助,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无需繁琐的证明,凭一份诚信承诺书,法律援助便触手可及。这一变革,不仅为群众带来便利,更彰显以信用惠民生的决心。

  在通辽市开鲁县,一场关于诚信的变革同样悄然进行。今年10月,开鲁县国图建设有限公司参加燃气管道改造项目投标,其负责人白先生准备了投标材料。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不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而是使用信用承诺函替代。他感慨地说:“这不仅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更让我们感受到诚信立企的红利。”

  今年以来,开鲁县全方位推进诚信工程建设,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在招投标领域,他们创新机制,允许守信企业使用信用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企业成本,还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日前,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大厅,张先生正在办理生鲜超市门头牌匾申请。得益于工作人员协助,整个流程不到20分钟就顺利完成。他赞叹道:“这里的政务服务真是太便捷了!”

  东胜区以诚信建设为引领,创新“信用+审批”模式,推行告知承诺制,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他们组建“帮您办”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快速办理。

  同时,他们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综合一窗”受理改革,实现无差别受理。在这里,诚信建设不再是空洞口号,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

  近日,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百盛超市兴科店,负责人康志萍将“诚信商户”牌匾挂在超市醒目位置。她满脸自豪地说:“被认定为诚信商户,不仅是对我们经营行为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诚信经营的激励。”

  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整合个体工商户基础数据,进行信用评价,并与金融机构共享评价结果。他们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量身定制“个体蒙信贷”金融产品。

  这一产品以信用评价为基准,采取无抵押、无担保、线上办的方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信用贷款。

  截至11月底,“个体蒙信贷”已向兴安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贷款17513万元,为个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乌海市的一家小微企业内,负责人王先生正在通过“信易贷”平台申请贷款。他感慨地说:“‘信易贷’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难题。以前贷款需要抵押和担保,现在仅凭信用就能贷到款。”

  乌海市积极落实国家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工作要求,加大“信易贷”推广力度。他们依托“信易贷”平台,为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引入金融机构、发布金融产品。目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0个,发布金融产品85个,注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3425家,实现线上授信907笔,授信金额28亿元。这一举措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发展。

  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诚信文化蔚然成风。村中的“诚信户”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一名村干部说,村里通过道德评议、村规民约等方式营造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融入其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增强村民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新丰村还开展广泛的宣传宣讲活动。他们张贴“红黑榜”,表彰诚信户,警示失信者。在公开透明的讨论中,村民们逐渐形成共识: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从临河区的法律援助到开鲁县的投标保证金“信用替代”,从东胜区的“一站式”服务到兴安盟的“个体蒙信贷”,再到乌海市的“信易贷”平台和新丰村的诚信文化,内蒙古诚信建设工程如火如荼推进。这些看似“小”的故事,实则蕴含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大”能量。(毛丫)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