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生产物资丰富。李正才 摄
当春日暖阳洒在广袤的呼伦贝尔沃野上,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600万亩耕地从沉睡中渐渐苏醒,春耕备耕大幕也缓缓拉开。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驱动,全面落实各项春耕举措,打响春耕备耕第一仗,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注入农垦力量。
智慧水利润沃野 节水增效谱新篇
工人检修水利设施。陈学文 摄
在哈达图农牧场公司第四连(队)2号泵房内,工人们正在检查灌溉设施设备。于芳龙作为水利工作队员,自入春以来便奔波在田间地头,巡检与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春耕备耕生产水利灌溉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近年来,哈达图农牧场公司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目前,农田水利设施覆盖面积25.25万亩,水利面积覆盖率74%,滴灌面积覆盖9.91万亩。2024年,小麦浅埋滴灌田比旱田亩增产142公斤。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精确水肥控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据介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30%到80%,节肥20%到30%。每亩地的灌溉用水量从原来的200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左右。
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摆脱“靠天吃饭”局面,2025年,公司计划在现有水利基础上,改造升级1.23万亩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对标自治区“六个行动”中节水行动要求,优先选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农业输水用水效率,充分利用好地下水和天上水,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管护方面,从严从细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及时维修破损设备,将农业节水理念落到实处。
北斗导航引征程 智能春耕绘新景
检修农机备战春耕。陈学文 摄
在莫拐农牧场公司第三连(队)作业区,机车长边建龙正在调试拖拉机上的北斗导航系统。边建龙说:“北斗自动导航直线误差不超2.5厘米,土地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今年,莫拐农牧场公司新增16套北斗导航系统,设备总量达51套。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稳步推进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预计今年可实现北斗系统在播种牵引车与喷药机上的全覆盖。农机科技部副部长陈国亮介绍,北斗导航与精量播种机结合,可精准控制播种间距,有效解决重播、漏播及管道堵塞等问题;与喷药系统联动时,能实现精准接幅。在喷药环节,可节省了3个人力。
为确保北斗导航技术发挥最大效能,公司组织农机手参加北斗系统专项培训,邀请专家讲解操作原理与技术要点,确保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应用。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整体推进北斗导航系统替换传统设备,通过高水平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支持,智慧农业不断迈向更高台阶。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感知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集成技术等,围绕育种、种植、养殖、科研、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全产业链业务,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搭建多个平台,保障已有的生产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农艺措施促增产 科技赋能保丰收
种子发芽率试验把好质量关。陈学文 摄
在免渡河农牧场公司第三连(队)场院里,伴随着机器轰鸣,一颗颗经过筛选的优质小麦种子,从选种机中有序落入传送带上,奔赴下一道工序。在选种机背后,是一排排整齐码放的肥料,这些肥料与种子一起,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为了让农资在生产中发挥最大潜力,该公司从强化科技支撑、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下大力气,全力推进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免渡河农牧场公司主要种植小麦。以前,多是在作物生长前期大量施用氮肥,虽然能在短期内促进作物生长,但后期往往会出现脱肥早衰、病虫害加重等问题,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为此,公司对施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
农机科技部员工单晨光介绍,我们对施氮肥的时间和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洒,既能避免传统早施氮肥导致苗期徒长、生产过旺等弊端,又能满足作物中后期对氮肥的需求。
2024年,免渡河农牧场公司在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中,将“氮肥后移”“科学施用控失肥料”等农艺技术相结合,春小麦亩产达到431.34公斤,荣获小麦单产提升农场优胜组。在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通报的2024年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提升劳动竞赛情况中,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所属15个农牧场榜上有名。
优质良种铸品牌 好粮卖出好价钱
种子质量监督检查确保用种安全。刘新宇 摄
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通过精选优质良种、严格执行全程标准化作业、及时割晒、标准化工序加工,最终将小麦转化为制作面包与面条兼用的面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稳定时间长、湿面筋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2024年秋季线上竞拍会上,26587吨“龙麦35”小麦以2710元/吨单价成交,创下同期全国价格新高,实现溢价1207.4万元。这一成绩刷新了当时呼伦贝尔农垦的销售纪录,印证了“良种即硬通货”的产业定律。
多年来,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农林试验站已成功培育近20个小麦品种,其中,近两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华垦麦4号,历经10年南繁北育,表现出突出的抗旱、抗病、抗倒伏等特性,平均亩产均超过300公斤,高于其他普通小麦品种。(王敏 刘新宇 陈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