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9日电(记者勿日汗、贺书琛)眼下正是马铃薯种薯播种时节。记者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家种薯生产企业的智能温室,眼前的景象颠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只见一粒粒小土豆如同一串串葡萄悬空生长,原本应埋在土里的白色根须在湿润的空气中舒展。
“这种无土育种的模式叫气雾培技术。”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平说,以前在土壤里育种,每株苗只产2粒至3粒原原种,而用气雾培技术后,每株苗可产80粒至100粒原原种。
以神舟飞船着陆场闻名的四子王旗是一个马铃薯种植大县。当地从2019年开始探索用气雾培技术栽培原原种,用科技解锁种薯培育新路径。如今,这里已建成占地20亩、年产原原种6500万粒的生产基地,并正在扩大规模。
马铃薯原原种相当于土豆的“祖祖辈”,通过原原种可以生产原种,由原种生产出种薯,农民再将种薯种到地里生产马铃薯。因此,原原种的质量直接决定种薯的生产性能。
“原原种培育脱离土壤环境后,感染土传病害的风险趋近于零。”刘瑞平说。
在这个生产基地,全自动智能系统定时喷洒细密水雾,为马铃薯悬空的根系输送养分,这些水雾就是雾化的营养液。在这里,营养液通过闭环系统循环利用,几无浪费,水肥利用率从40%提升至95%,每一粒原原种的生产成本降低65%。
这里的原原种如同树上的果实一般抬眼可见,不像传统栽培方式,只有从土里拔出根系才知道原原种的大小。工作人员可人工控制原原种的大小,并根据客户对大小的需要进行采摘,实现了马铃薯原原种的工厂化生产。
刘瑞平望向温室中蓬勃生长的种苗,信心满怀。今年8月,他新建的75亩智能温室将正式投产,原原种年产能可达2.3亿粒。
“气雾培技术改变了传统种薯繁育的效率和模式,让马铃薯育种摆脱土地依赖、病害频发等困境,实现种薯生产工厂化、标准化、高效化。”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所长尹玉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