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距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还有70天。本届运动会吉祥物“赤龙儿”,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在赛事举办地赤峰市,“赤龙儿”成为圈粉的新宠,各类周边产品也将随着赛事的临近逐步上线。
这是赤峰市第二次举办全区综合性赛事。你是否记得,2014年在赤峰市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吉祥物,也是以龙为原型的“龙龙”。
从“龙龙”到“赤龙儿”,吉祥物的传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片土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折射。

两届运动会“龙”是不变的吉祥物
那么,赤峰举办的两届运动会为何都以龙为原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红山文化的重要性。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西辽河流域,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已发现7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
赤峰市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与发祥地,在赤峰市东北郊,有一座名叫乌兰哈达的红色山峰,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此命名。
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C”形玉龙,因体形大、工艺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赤峰也有“玉龙故里”的美誉。

随着红山文化考古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诸多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去年,红山玉龙“家族”增添新成员,考古人员在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这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玉龙。
不论是吉祥物“龙龙”,还是“赤龙儿”,能脱颖而出成为两届运动会吉祥物,如今看来非常顺理成章。
“玉龙”凸显红山文化流量担当
“红山与凌家滩、良渚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红山文化有玉鸮,凌家滩文化有玉鹰,两者都体现了史前先民对飞翔的向往与崇敬。良渚遗址群出土的环状单体玉龙的形态和红山文化玉龙非常接近。正是因为这样的交往交流交融,最终融汇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教研室主任白满达说。
近年来,各种形态的玉龙成为社交平台的“流量明星”。甲辰龙年新春,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国博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出,在展览中“C位”亮相。展览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赤峰,“玉龙”与各地游客不期而遇,成为人们打卡赤峰的新玩法。网友们都很好奇,“龙”在赤峰真的那么常见了吗?
受到龙文化的影响,赤峰很多旅游景点都带着“龙”的符号。玉龙沙湖、龙泉寺、玉龙广场……龙年元宵节,6500米羊绒彩龙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中,4000人共同舞动羊绒彩龙;“玉龙故里龙抬头·龙行龘龘千人高跷大巡游”引得全国网友关注,见证了红山文化的别样魅力。

吉祥物折射“玉龙故里”文旅热度
吉祥物一般都会选取当地最具特色的事物为原型,同时深藏时代发展的底色。赤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主任谢艳丽介绍,吉祥物“赤龙儿”身着以赭红色(赤峰红山山体颜色)和黄色为整体色彩的民族服饰,既凸显“红山文化”特色,又体现运动会激情热烈、阳光活力的氛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以奔跑的姿态欢迎各地来宾莅临赤峰,充分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近些年,赤峰文旅热度持续上升,全面打响“周末上哪疯 一站到赤峰”“歌游内蒙古 龙乡赤峰行”等文旅品牌。据赤峰市文旅局统计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赤峰市接待国内游客192.58万人次,同比增长5.48%;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3.85亿元,同比增长5.4%,为游客奉上踏青赏花、非遗民俗、赛事竞技、美食市集等38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旅盛宴。全市各大景区景点人气火爆,热门景区公告限流、售罄,多家特色酒店、民宿连续5天一房难求。

本届运动会期间,巴林左旗草原那达慕、红山文化旅游节、夏涉水·天下越野人的赤峰西拉沐沦争霸赛、“紫蒙湖杯”全国钓鱼大赛等陆续登场,少数民族文物古籍展、“好物”展销会、乌兰牧骑进景区巡演等将进一步丰富赛事活动,带动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力争把本届运动会办成集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次盛会。
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龙,是这片土地上几千年不变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意象中,龙的形象也常常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凸显“红山文化”的吉祥物也将成为赤峰振兴的时代注脚。(毛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