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以“小而精、特而美”为核心理念,通过空间更新、服务更新、适老更新“三位一体”改造模式,推动这座“草原煤城”向宜居之城转型,探索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路径。
老旧小区“逆生长”焕发城市新活力
“以前下雨就积水,现在小区路面平整了,新增了健身器材,出门遛弯很舒心。”如今,家住老三楼的李淑芹如今每天都要在焕然一新的小区里走上几圈。作为该市推进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蒙八栋、白条楼、老三楼等5个老旧小区的蝶变,是这座草原小城“逆生长”的生动注脚。
2024年以来,霍林郭勒市通过“地下管网更新先行,地上功能同步升级”改造模式,在更新12.8公里道路管网的同时,系统性解决老旧小区外立面脱落、停车位短缺等“城市病”。2025年,霍林郭勒市还将投入1.29亿元对74栋楼实施“微创手术”,通过更新51公里地下管、楼梯间改造等,让2384户居民实现“老房住出新品质”。
“改造不是终点,是长效治理的起点。”住建局副局长赵元飞表示,今后将根据居民需求,聚焦城市品质提升,持续完善居住功能,让“一次改造”真正成为居民“长久受益”的民生工程。
打造“银发港湾” 托起温暖夕阳红
“四菜一汤才15元,对于我们老年人还有优惠,方便又实惠。”76岁的独居老人陈美兰在豪林社区惠民食堂说。作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受益者,她通过社区“银丝惠享”为老服务微信群可预约助医、保洁等8项服务。
在振兴社区养老服务站,科技与传统交融令人耳目一新,健康监测手环实时传输老人的心率数据,理疗室内老人们正在享受免费艾灸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家养老惠民食堂,为全市1.68万老年人提供“订单式”养老服务。从社区食堂的“暖心灶”到居家养老的“云守护”,从老旧小区加装的防滑扶手到公园里新添的休憩长廊,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汇聚成“银发浪潮”下的城市温度。
构建15分钟服务圈 激活城市幸福脉搏
在霍林河西岸,市第八幼儿园的施工现场传来机械轰鸣。这座建筑面积5173平方米、设12个教学班的新建园所,将有效解决新老城区交汇处兴发小区、御水明珠等6个小区幼儿入园问题。新城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智慧终端前,居民用3分钟就可以完成医保缴费。这个集合政务、医疗、养老等12项服务的便民站点,日均服务超200人次,辐射半径覆盖周边8个社区6000余位居民。随着越来越多的十五分钟服务圈成形,“步行一刻钟,需求全满足”的生活图景正在成为现实。十五分钟服务圈不仅成为霍林郭勒市居民便捷生活的“幸福圈”,也成为加快繁荣社区商业,促进消费的重要的“经济圈”。(郑继生 包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