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的6000亩麦田里,一条条滴灌带如“毛细血管”延伸至麦苗根部,随着闸门开启,黄河水从100亩改造蓄水池奔涌而出,浸润着每一株小麦的根部。
“滴灌技术让每亩可增收近100元,我家的50亩小麦,可增收5000元左右。”正在麦田查看墒情的种植户王锁算起节水账:滴灌较传统模式节水30%、节肥40%,亩产却提升10%—15%,达1000斤左右,人工成本还能减半。他指着村头新改建的蓄水池旁的控制系统说:“现在浇水像‘点餐’,需要多少供多少,我们端稳饭碗的底气更足了!”
这场从“大水漫灌”到“科技滴灌”的变革,正重塑“塞外粮仓”的耕作方式。近年来,五原县依托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水利工程与智能灌溉系统,让源源不断的黄河水滋润万亩沃野。据了解,该县9个乡镇、农场精心布局、精准落实粮食种植面积65.9万亩,今年依据黄河耗水指标84198.5万立方米,为接下来的丰收保驾护航。
作为河套灌区核心区域,巴彦淖尔市近年将“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融入农业转型。据悉,2025年,巴彦淖尔农作物预计播种面积1200余万亩,为保障春夏灌工作顺利进行,该市以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为重点,合理确定配水指标、优化调度方式,大幅提高输配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今年,河套灌区春夏灌农业可供水量21.1亿立方米,计划灌溉面积约968万亩次。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滴灌技术使每亩省水66立方米,2025年全市预计年节水可超8000万立方米。(记者 薄金凤 实习生 武加维)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