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特左旗,正以创新为笔、以团结为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这座兼具草原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的旗县,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科技驱动:传统农牧业的华丽转身
土左旗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传统农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跃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智慧温室里,玻璃穹顶下的樱桃番茄在智能调控环境中生长,98%透光率与岩棉栽培技术结合,温室内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环境数据,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养分,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远程操控遮阳、通风设备,实现精准化管理。2025年启动的设施农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将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于一体的"蔬菜工厂",用大数据重塑农业生产全链条。
作为支柱产业的乳业,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活力。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中,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与"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深度融合,奶牛养殖数据实时上传云端,通过"精益牧场损益大模型"优化生产流程。自2018年起,伊利集团助全国合作牧场降低运营成本36亿元。土左旗建成的液态奶、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借助5G技术实现养殖、加工、物流全链数字化管理。
产业融合:构建乡村振兴新范式
土左旗打破传统产业边界,通过"农业+科技+文旅+电商"的多维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在现代农业智慧温室搭建的直播基地里,主播"老家农铺"与青年志愿者通过生动的讲解,让"五彩土默特"品牌农产品走进全国网友的视野。2024年四场直播带货活动吸引21万人次观看,销售额突破18.5万元,将田间地头的农产品转化为消费者指尖的订单。这种"生产+销售+文化传播"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让消费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情感共鸣。
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的构建,让各民族群众在产业协作中共享发展红利。以伊利集团为龙头,土左旗形成了覆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生产、冷链物流的完整链条,带动9000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现代农业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900元,高出全旗平均水平30%。国内首创的裹包青贮技术使苜蓿蛋白指标达到美国顶级水平,6300亩牧草基地成为草原畜牧业的"绿色粮仓"。2025年初挂牌的国家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标志着土左旗农牧业现代化迈上更高台阶。
创新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土左旗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全旗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专利授权量达342件。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集聚5000余名科研人才,实现10项国际领先技术产业化,125项科研成果获专利授权。优然牧业等6家企业入选全国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库,乳功能蛋白制备、常温淡奶油开发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经济实力,更搭建起各民族人才交流的桥梁。通过跨省教育集团结对,北师大三附中、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等与当地学校建立帮扶,6个市域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不同民族科研人员在研发平台协同攻关,凝聚起"三个离不开"的创新合力。
团结共进:构筑现代化建设共同体
土左旗在产业协作、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材锂膜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建成1个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3家节水型企业,各族群众在生态守护中携手同行。毕克齐镇银匠房村入选全国"乡镇治理示范村",14个"绿化美化示范村"与12个"基层治理观察点",构建起互嵌共融的社会结构。城乡居民医保实现100%参保,丽山湖老年公寓"医养结合"、悠乐城社区"老年友好型"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产业发展中,各民族群众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乳业全产业链带动牧民转型产业工人,技术人员深入牧区传授养殖技术,商户通过电商推广特色产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未来展望:续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土左旗将继续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推进"智慧农业""数字牧业"向纵深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集群;深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土默特左旗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不仅可行,更能走出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新路径。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创新驱动与民族团结的深度融合,这座草原新城正以昂扬的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阔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边疆力量。(白小森 吴艳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