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构建“四位一体”体系治理欠薪顽疾-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1 13:20:21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构建“四位一体”体系治理欠薪顽疾

字体:

  2025年以来,为治理欠薪顽疾,呼和浩特市坚持“抓小抓早”,从源头上强化监管,创新打造“信息化监管+双驻双查+‘欠薪找我’二维码+‘铁脚板’走访”“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形成全链条闭环监管模式,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科技赋能 信息化监管平台织密“数据网”

  呼和浩特市依托“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全入库、管理制度进系统、工资支付全流程动态监测。平台整合住建、交通、能源等多部门建设项目数据,实时抽查用工考勤、工资专户资金流向、分包合同履约、工人工资支付等信息,一旦发现工资未按月拨付或专户资金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并推送至监管部门,及时进行整改。今年以来,平台累计预警风险隐患132起,化解欠薪问题89件,欠薪案件呈逐月下降趋势。

 双重监管 “双驻双查”压实“责任链”

  为确保欠薪隐患“防早防小”,呼和浩特市在全区率先推行“双驻双查”监管机制。“双驻”即人社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派驻查员进驻重点工程项目,现场指导劳动合同签订、工资保证金缴纳、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人考勤管理等制度落实;“双查”即人社、交通运输、水务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检查施工项目建立“三本账”情况,即基础信息台账、用工管理台账、资金往来台账,从源头规范项目依法依规施工,实现从劳动合同签订到银行代发工资的闭环管理,对欠薪苗头及时预警、督促整改。

  王先生和两名工友因工资数额与某项目部产生纠纷。驻查员张晓敏得知后,立即找到双方了解情况,然后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实际出勤情况及时协调化解矛盾。王先生感慨地说:“工地有了驻查员,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去维权了。”

  今年以来,通过项目驻查员,全市成功解决施工项目矛盾纠纷341件,排除欠薪隐患654件。

 即时响应 “欠薪找我”二维码畅通维权路

  近日,钟先生因纠纷导致工资被暂扣,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描了张贴在农民工维权告示牌上的“欠薪找我”二维码,并提交了自己的诉求,结果当天就接到新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5天后,钟先生顺利拿到了被暂扣的7000余元工资。

  为打通农民工维权“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民工足不出户“指尖维权”,相关部门设计制作了“欠薪找我”二维码,并在工地围挡、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工人宿舍等区域广泛张贴。农民工扫码即可在线提交本人诉求,系统自动定位项目信息并实时转办至属地监管部门。同时,为缩短处办农民工诉求周期,全市建立了“1+5+15+15”快速响应机制,即1日受理、5日给出处办意见、15日办结、复杂线索延长15日。

  据了解,“欠薪找我”二维码平台支持24小时跨地域投诉,运行至今,累计处办欠薪问题线索2519件,超60%的农民工诉求在属地得到解决,被工友们称为“指尖上的护薪符”。

 动态清零 “铁脚板”筑牢欠薪“防火墙”

  依托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监察员、驻查员开展“铁脚板”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工地一线摸排隐患。通过“查合同、对考勤、问工人、核账单”4个步骤,重点排查在建工程项目、临时用工多等易发生欠薪风险点,发现欠薪问题及时解决并跟踪盯办,确保欠薪问题动态清零;同步推行“普法进工地”“开工系列课”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今年以来,通过“铁脚板”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化解欠薪隐患467件,实现了“小问题不出项目、大问题不出辖区”。

 强化宣传 “五个一”宣传品牌助力维权

  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五个一”宣传品牌助力欠薪维权,即组织一次宣传月活动、制作一部宣传短片、固定一个条例宣传专栏、设立一个宣传阵地、利用短视频开展一次宣传互动活动。同时,全市大力推行“欠薪找我”二维码运用,向农民工发放印有维权二维码的防晒帽、水杯等实用物品7000余件,助力农民工群体“求助有门”,可随时随地维权。

  通过“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呼和浩特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水平显著提升,实名制登记率、劳动合同签订率、工资保证金存储率、工资专用账户覆盖率、总包代发率、维权告示率均达100%;群体性讨薪事件和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金额连续两年大幅下降,有效实现了“灭火向防火”的转变,做到治标更治本。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实行“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全周期治理,让农民工“安薪”无忧,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实习记者 赵宇昕)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