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深入推进就业促进行动,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技能提升、平台搭建、权益保障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起全链条就业服务闭环。1—6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在呼就业2.26万人,首府就业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强化政策供给稳就业
“呼和浩特市的人才政策非常贴心,从就业到创业,人社部门给我提供了创业补贴、购房补贴、免费工位、会议室等资源支持,让我在这里实现了从0到1的起步。”内蒙古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高苗告诉记者。
2025年,呼和浩特市加快推进就业扶持、人才引进、援企稳岗等系列政策提标扩面,先后出台“呼和浩特人才强市25条”“促进人口集聚16条”等政策,为来呼人员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营造更加积极的促就业和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行助企惠企“直补快办”“免申即办”,上半年为4404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扩岗补助等资金2486.84万元,通过降低社保费率为3.67万户企业减免2.82亿元,助力企业减负稳岗。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出台全周期“陪跑式”创业扶持政策,为创新创业注入源头活水。市人社、科技、团委等9部门联合启动实施“青创助航”创业服务行动,实施15项扶持政策,构建“创业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活动”五创联动创业支持体系。现已为59户经营主体及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4507.5万元,入校举办创业大讲堂6期,培训指导青年创客3065人。
深挖岗位资源保就业
“本来是和朋友来商场闲逛的,没想到商场里正在举办招聘会,看了看发现有不少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新颖的招聘形式真的太赞了,既方便又高效!”求职者小席的经历,正是呼和浩特市举办各类特色招聘会的生动写照。
为了解决“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访企拓岗行动”,建立行业部门岗位归集机制,通过各类特色招聘会将岗位送到求职者身边。
据了解,上半年呼和浩特市人社、工会、团委等17个部门和各个旗县区,紧密围绕市场用工需求,分众、分类举办商圈、夜市、民营企业专场、培训学校小专场等各类线上线下特色招聘活动505场,提供就业岗位33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9.1万人次,畅通人岗精准高效对接渠道。同时,多渠道强化岗位挖潜扩容,先后征集并发布26批次、2.91万个就业岗位,满足求职者多元化的岗位需求。
此外,呼和浩特市抢抓2025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启动丁香扎根·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根据各高校专业特色,量身定制11场专场招聘会,征集对口岗位4.1万余个,吸引4.43万毕业生进场求职。据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将在驻呼高校举办25场校园招聘会,并阶段式推出分类别、定制化的系列就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互动式的留呼就业服务,实现全时段、全周期满足毕业生求职需求。”强化培训赋能助就业
技能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关系着个人发展的前途命运。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启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构建起“培训—就业”全周期服务闭环。全市依托“个人求职意向调查二维码”,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电子商务、养老护理等定制化培训以及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等新职业(工种)补贴培训,推动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不仅如此,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征集用人需求,对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驻呼高校与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班106个,覆盖学生2229人;开设技工院校“冠名班”40个,培养技能人才1149人,真正实现“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
郭树珍是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人,在参加了呼和浩特市丽妍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的美容美发等课程后,开了“珍妮·艺剪美”小店,不仅实现了月均收入过万元,还吸纳了两名同批培训的学员就业。“原以为创业遥不可及,但政府的帮扶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郭树珍言语间满是感激。
此外,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高校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技能培训、技能评价进校园。市人社部门认定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为技能评价定点机构,院校可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开展技能等级评价,现已组织认定2206人次,1340名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求职就业再添有力“砝码”。
优化服务平台促就业
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就业”的新模式,打造自治区首个集政策经办、信息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包括求职招聘、信息监测等八大模块、63个子系统和1060项功能,为劳动者提供政策查询、业务经办、补贴申领、岗位对接等就业服务“一网办”“即时办”。
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等贴近群众的基层服务载体,打造统筹城乡、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施“就业服务站点提档升级行动”,在高校、商圈建设16个特色就业服务站,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岗位推介等“一站式”服务。
赛罕区鹏欣金游城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是我市首批就业服务站点,刚刚对接完超市分拣工的张先生欣慰地告诉记者:“原来我们每天都是靠‘蹲马路’‘站桥头’等待接零活,现在通过服务驿站就能达成合作意向,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
保障劳动权益护就业
“您看那个大屏幕,投屏了5个二维码,其中有‘欠薪找我码’,大家要是在工作中遇到欠薪问题,可以随时扫码联系我们。”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求职者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二维码进行维权。招聘会现场张贴的“欠薪找我”二维码直联劳动监察系统,形成“就业—维权”闭环服务,吸引大量求职人员驻足。
为切实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呼和浩特市创新开展“劳动权益‘加油站’直播助你维权”活动,这也是市人社部门加强劳动者权益维护系列活动的首场。三位一线仲裁员驻守“青城人社”直播间,与劳动者共话权益保障,从时效认定、申请书填写、证据收集要点、常见问题等方面拆解劳动仲裁全流程,“手把手”教劳动者维权。相关人员还结合真实案例深度剖析法律法规,解锁劳动者权益密码。直播同步设置在线实时答疑环节,观众可通过留言实现在线互动提问。
呼和浩特市积极加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大恶意欠薪打击力度,为劳动者备上权益保障“定心丸”;全覆盖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化解欠薪案件,采取挂牌督办、专班推进、多元化调处等多种方式,分类化解投诉举报线索,案件办结率达到98.6%。
从“稳”就业到“好”就业,呼和浩特市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奋力书写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亮眼答卷。(实习记者 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