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童话阿尔山 文旅新高地——新华社镜头中的阿尔山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开展。
展览精选84张新闻摄影作品,透过新华社镜头,生动展现阿尔山经济社会奋进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尔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我们把童话阿尔山 文旅新高地——新华社镜头中的阿尔山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
前言
巍巍兴安,是华夏地标,也是见证北疆历史变迁的时空坐标。在这里,一座城市让红色血脉与绿色乐章交相辉映。
坐落在北纬47度的黄金生态坐标上的北疆明珠阿尔山,夏日均温22℃、森林覆盖率高达81.2%、年均负氧离子含量2.3万个/立方厘米,气候生态禀赋得天独厚,跻身中国气象局“避暑旅游目的地”名录,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2025年全国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利用发展大会的举办地,从气象数据到产业图谱,这片土地正以气候禀赋为纽带,书写气候资源全域化、全季化、产业化利用的“阿尔山方案”,为北疆生态价值转化提供创新实践。
此次新闻摄影展由兴安盟盟委、行署与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共同主办,兴安盟委宣传部、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阿尔山市委、阿尔山市政府、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内蒙古中心联合承办,以新华社记者独特的视角,通过生态环境、文旅风采、民生福祉等内容,为您呈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迁。


新华社发(1999年2月18日发)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右上图:王树喜家庭生态林场中的兴安落叶松育苗基地全部采用水利喷溉设备。
左下图:雨过天晴,林场职工郭和平、宋金方夫妇在自家的庭院里晒制刚从山上采回来的木耳和蘑菇。
右下图:“防火”是林区人的首要任务。他们成立了防火组织,并且责任到人。
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的577户员工率先办起了家庭生态林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0年10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哈伦·阿尔山”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热的圣泉”。它地处大兴安岭西南麓,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由于火山大面积喷发,形成了湖泊密集、温泉众多、山形奇特、原始森林茂密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兴安奇境”。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下图:2003年12月27日,几名冰雕师在阿尔山市街头的冰雪园里精雕细刻。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左下图:2013年5月25日,兴安盟五岔沟林区一处绿意环绕的小城镇鸟瞰。
右下图:2013年5月25日,兴安盟五岔沟林区一片落叶松林绿意葱茏。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兴安盟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全市有林地面积约52万公顷。自2012年起实现禁伐后,阿尔山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右图: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教师赵蒙在为阿尔山分校高三年级理科班学生上数学课。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右上图: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驾驶雪地摩托执行巡逻任务(2018年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鹏 摄
下图:内蒙古阿尔山三角山哨所冬日景象(2016年1月8日摄)。
新华社发

右上图:2018年2月15日,夜幕降临,白玉华点上蜡烛,为自己准备年夜饭。
下图:2018年 2月14日,白玉华在巡护一片杂生林,路上积雪已经过膝。
新春时节,大兴安岭林区银装素裹。在阿尔山市林业局杜拉尔沟管护站,林区管护员白玉华坚守在岗位上。他从事森林管护工作28年,2月15日是他第18个独自一人值守岗位的除夕。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左下图:2019年8月12日,儿童在阿尔山市一处棚改集中安置点的广场上玩耍。
右下图:2019年8月12日拍摄的阿尔山市一处棚改集中安置点。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下图: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拍摄的“不冻河”景观与雾凇(2015年2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下图:阿尔山市境内的森林公路(2019年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下图: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乌苏浪子湖风光(2023年7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下图:2024年5月9日拍摄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杜鹃湖。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下图:2023年8月31日拍摄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风光。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右上图:2023年9月1日,游客在阿尔山市区观看花车巡游。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左下图:2023年9月1日,游客在阿尔山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拍照。
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右下图:2023年9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打卡”阿尔山市火车站。
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发

下图: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马群(2024年9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下图:2024年11月10日,滑雪爱好者在阿尔山市太伟滑雪场滑行。
当日,阿尔山市太伟滑雪场开板,上百名滑雪爱好者共同开滑,喜迎雪季。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上图:2025年1月1日,牧民牵着骆驼进入阿尔山市迎新年冰雪那达慕现场。
下图:2025年1月1日,射箭选手在阿尔山市迎新年冰雪那达慕现场比赛。
当日,阿尔山市举办迎新年冰雪那达慕,为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冰雪体验。
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