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论坛中心举行。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兴安盟避暑气候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李修仓进行解读。
《白皮书》提出,避暑气候禀赋优良是避暑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条件。随着极端高温天气逐渐增多,夏季避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兴安盟发展避暑气候旅游具有地理地形、气候资源、生态环境三重优势。兴安盟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温度适宜,温凉舒适,再加上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浓度总体高等特性,具备发展避暑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截至2024年,兴安盟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2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1家,覆盖草原、水库、文化等多个领域场景,天然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加大避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阿尔山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草原宿集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提升避暑旅游的整体接待能力和游客体验;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节、特色旅游活动,研发宣传特色产品,并通过推广美食文化等多种方式展示推广避暑气候旅游资源,打造兴安盟气候旅游新名片。
关于未来市场,《白皮书》指出,兴安盟将紧盯市场需求,着力推动“避暑+旅游”模式,打造“避暑+康养”“避暑+研学”“避暑+夜游”“避暑+节庆”“避暑+文创”等精品旅游路线,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度高、竞争力强的避暑旅游新业态。(王智敏)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