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沙漠里“长”出葡萄酒产业-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9 09:01:31
来源:内蒙古日报

达拉特旗:沙漠里“长”出葡萄酒产业

字体:

  沙漠里也能种葡萄、酿葡萄酒?近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天戈酒庄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隆重发布了“沙漠恩赐”系列及“库布其沙漠”系列葡萄酒,揭开了在沙漠里酿造葡萄酒的秘密,开启了沙漠葡萄酒产业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7月初,走进位于达拉特旗恩格贝镇黄母哈日村的天戈酒庄,蓝天白云下,一座造型典雅的欧式建筑被一行行绿树和一片浓绿的葡萄园环绕,在库布其沙漠深处散发出别样风情。徜徉于酒庄,每一瓶葡萄酒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绿色传奇。

  在库布其沙漠种植葡萄,是一场艰辛的冒险,炙热的阳光、干燥的空气和贫瘠的土壤充满挑战。在沙漠里种葡萄、酿葡萄酒,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但也正是这里极端的环境,造就了葡萄酒卓越的品质。

  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南岸,位于北纬40度葡萄种植黄金带,依托库布其沙漠冷凉干燥气候与显著昼夜温差,形成纯净无污染的“沙漠风土”。

  “沙漠的极端环境赋予葡萄更厚的果皮与丰富酚类物质,这是自然对坚持者的馈赠。”在建设之初就来到这里的天戈酒庄总经理张海军告诉记者。

  从一片荒漠到第一棵葡萄苗再到第一瓶葡萄酒,张海军见证了酒庄的一路成长、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库布其沙漠腹地这片5000亩土地由黄沙变绿洲的奇迹。

  “以前这里全是黄沙,野草都很稀有,更别说葡萄园啦。”张海军说。

  2019年,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葡萄园启动建设,同期开始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栽下防护林、设置防风网、布设滴灌带,为葡萄园大规模种植打下基础。2023年,天戈酒庄建成,同时迎来采收喜讯。

  天戈酒庄规划占地50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2.3亿元,种植了20余万株防护林木,搭建了上万平米防风网,建成近1000亩标准示范葡萄园,设计年产能达到1000吨葡萄酒、200吨白兰地,待2028年实现满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

  沙漠葡萄酒设计理念别出心裁,品质口感独具特色,这些年,酒庄通过深耕产业和技术创新逐渐获得了业内认可。通过引入法国酿酒师团队,并联合宁夏大学专家攻克“埋藤越冬”技术难题,成功种植了包括黑皮诺、马瑟兰、霞多丽等多个国际知名葡萄品种。其“库布其沙漠”系列产品更于2024年斩获中国酒业协会“青酌奖”双项大奖,品质获行业权威背书。

  在品牌发布会上,法国酿酒师帕特里克这样评价:“我从业30多年来去过很多国家,这是全球首个将沙漠生态转化为葡萄酒风味的创新实践,真的很了不起。”

  而同样了不起的,是酒庄“联农带农”的产业发展模式。从种葡萄、种防护林到修路、搞基建,6年来,村民们眼见着一座葡萄酒庄园一点点成形,一片荒漠逐渐被绿色覆盖,而他们也能参与其中获取收益。

  酒庄通过“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参与防护林建设和种植生产,人均月收入达5000至7000元,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户可年增收5万元。

  今年57岁的田银林是恩格贝镇周边村民,2024年来到酒庄担任领班,年收入七八万元。他带领周边农民在葡萄园干活,从葡萄苗出土、开沟、上架、剪枝到上滴灌,都积极参与,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酒庄欢迎周边农民农闲时来打工,一年能干7个月左右,收入四五万没问题,既不耽误种自家的地,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合适得很。”

  “天戈酒庄是鄂尔多斯市第一家把葡萄酒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酒庄,我们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酒庄发展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了产业,又解决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张海军说。

  未来,酒庄还要同步启动沙漠葡萄酒主题文旅项目,规划品鉴体验、生态观光与文化展示三大板块,把葡萄酒文化与沙漠独特景观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别具一格的文旅体验,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升级,让这张葡萄酒产业的“沙漠名片”大放异彩。(记者 郝雪莲)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