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1日北疆文化活动季启动以来,我区各盟市同步掀起文化惠民热潮。各地依托“歌游内蒙古”品牌,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北疆文化”品牌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时代光彩。
连日来,呼和浩特市围绕“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主题,配套启动了首府2025年“歌游内蒙古 唱响敕勒川”北疆文化活动季。目前,已开展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展演、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钟表联展、“艺美北疆 翰墨青城”书法季、刘若英和小沈阳演唱会等23项活动,备受群众喜爱和赞扬。随后还将陆续开展敕勒川诗歌季、青城文化讲坛、郎朗音乐会、国际雕塑艺术展等47项活动,继续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送去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6月28日,第二届“中国杂技北疆行”系列活动走进包头市达茂旗。来自全国各地顶尖院团的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为各族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6月29日,迎着晨光,演出团队赶往满都拉边防部队,为戍边官兵、民警、护边员送去了一场深情的慰问演出。满都拉边境派出所民警刘洋感慨道:“没想到能在这里欣赏到这么高水平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关怀。”
7月7日,“华音共融·享悦通辽”中国民族器乐惠民展演活动走进通辽市库伦旗银沙湾旅游景区,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器乐盛宴。演出现场,四胡、马头琴、竹笛等多种器乐演奏轮番登场,这些乐器表演既保留了传统曲目的经典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编曲的创新表达。金色沙浪与丝竹管弦相映成趣,传统艺术与沙漠秘境碰撞出震撼火花,本次活动搭建起了艺术交流与文化共融的广阔平台。
7月8日至15日,由内蒙古艺术学院与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赓续文脉 创新发展”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作品展,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举办。展览汇集120余名学生创作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漫画等作品,融合“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内涵与新媒体艺术手段,用数字语言解读草原生态美学与地域文化。作为校地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此次展览既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对话。青年学子扎根地方文化土壤,将草原风貌、历史记忆、非遗技艺、民族艺术转化为数字艺术,以创新之力激活文化根脉,让草原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7月8日至9日,兴安盟文化中心音乐厅内曲声悠扬,“民乐映九州 长歌游燕赵”民族音乐会在这里精彩上演。曲目中既有燕赵悲歌般荡气回肠的河北梆子,又有白洋淀月夜般空灵婉转的冀中笙管乐,河北民族乐团用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以“神游”为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7—9月,兴安盟启动2025年“岭上兴安”北疆文化季系列活动,此次民族音乐会作为系列活动特邀作品展演之一,通过联动全国各大民族乐团,配合每个地域代表性乐器和曲目,将美妙的乐曲送到群众身边。
7月3日至7日,以“黄河汤汤育北疆”为主题的2025年鄂尔多斯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宣传推广活动周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启动。本次活动设置鄂尔多斯文化主题推介区、各旗区文化展区、数字文化体验区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文化交流区等特色展区,吸引国内外100余家优秀企业参展。现场同步推出非遗技艺展演、文艺演出、“打卡集章”等互动项目。活动期间,相继举办文化产业案例分享会、企业座谈交流会、黄河主题摄影展及原创音乐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节目非常有看头,既有熟悉的河套元素,又有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这才是北疆文化丰富多彩的样子!”观众张禄感慨道。7月10日,暮色中的黄河湾步行街流光溢彩,人潮如织,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26届消夏文化艺术节火热进行中。作为临河区夏季最具人气的文化盛事,本届消夏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将持续至7月21日。期间将举办17场大型专场文艺晚会、2场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北疆文化盛宴。(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宋阿男 薛一群 李可新 高敏娜 布音额尼尔乐 薛来 徐跃 综合报道)
原标题:文化惠民润北疆 欢歌共庆新时代——全区各地北疆文化活动季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