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1日电(郝芳芳 刘怡敏)48岁的苏瑞萍拉开蒸屉,透过热气仔细观察着花馍的状态,看到醒狮兔馍鼓得像个小枕头时,她满意地笑了,“这火候,透亮!”
乌兰计五村花馍工坊制作的花馍。新华网发(九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苏瑞萍是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村民,虽然蒸了几十年的花馍馍,但她没想到有一天能靠这个手艺挣上钱,“围着锅台转了几十年,如今倒是上班了!”苏瑞萍的改变,得从乌兰计五村村集体经济产业调整说起。
乌兰计五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为何要花大力气发展花馍特色产业?村党支部书记石海霞介绍,前些年村里发展农业研学、生态采摘产业,经济效益不错,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村“两委”决定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乌兰计五村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家家户户都会做花馍,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和反复讨论,决定发展“投入小、见效快、收益稳”的特色花馍产业。
乌兰计五村村民正在捏制花馍。新华网发(刘怡敏 摄)
2025年,乌兰计五村投资10万元建设占地300平方米的花馍制作工坊。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村党支部在拓展线下售卖渠道的同时,探索搭乘电商直播、社交平台等数字化快车。目前,乌兰计五村花馍制作工坊已带动1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石海霞说,下一步计划把现有旅游资源和花馍产业联动,形成“非遗体验—生态观光—民宿餐饮”一体化产业链,聚焦不同群体打造“馍登时代”“一馍百样”等4条产品线,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让“独一份”农产品遍地开花。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