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每年安排1.28亿元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新高地-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2 16:31:09
来源:新华网

呼和浩特:每年安排1.28亿元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新高地

字体:

  荣登“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建成投用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省际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58.98T、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位于全国前列......呼和浩特正全力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组合拳”为呼和浩特市绿色算力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层层递进的政策体系推动产业高速运转。2023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内蒙古枢纽节点建设,支持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项目建设。2024年,内蒙古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内蒙古和林格尔集群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6方面提出16条支持措施,拿出“真金白银”赋能绿色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12日,在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呼和浩特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关键环节,每年统筹安排1.28亿元专项资金,推出5大方面、17项有力措施,全力推动产业升级。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呼和浩特将构建协同分工、集聚耦合的现代化体系。以和林格尔新区为核心辐射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新城区重点引领算法数据产业,并在多个开发区共同打造多极支撑的加工制造产业格局。

  为建设国家重要算力基地,呼和浩特市将每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大幅降低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优质算力的门槛;同时战略布局连接京津冀和芜湖-重庆-贵安的南北双向算力走廊通道。安排2000万元资金支持自主创新计算设备、网络设备及安全防护技术的协同突破。

  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呼和浩特将每年投入2500万元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评选标杆案例、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与第三方服务生态,以及高标准建设数字产业园区。

  搭建算法创新应用生态体系。呼和浩特将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孵化社区,发放“人工智能语料券”和“人工智能模型券”,支持语料库建设及数据标注技术创新。开放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场景征集“人工智能+”优质场景,鼓励研发备案大模型。

  为全面激发产业活力,呼和浩特将设立总规模不低于30亿元的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同时,每年再安排13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强化人才支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随着政策落地工程的不断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呼和浩特市算力产业加速集聚。目前,和林格尔新区已落地包括中国移动智算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等在内的46个数据中心项目。据统计,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算力规模突破10.1万P,其中智能算力9.6万P,规模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多边交易体系,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已超过80%,电力到户交易价格稳定在0.35元/度左右,是“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绿电使用比例最高、电价最低的地区。

  呼和浩特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妥鑫表示,呼和浩特将持续优化布局、壮大算力、突破算法、深挖数据价值。培育形成以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为核心,与绿色电力、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的区域特色产业生态,建成全国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从“中国云谷”迈向“世界算谷”,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内蒙古方案”。(穆林)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