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15日电(李倩)盛夏时节,当大部分地区被热浪席卷时,内蒙古呼伦贝尔却以清凉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文旅体验,成为避暑胜地的“顶流”。这里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诗意,也有城市夜经济的活力、反季玩雪的刺激、金色花海的浪漫、异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夏天,呼伦贝尔市通过城市更新工程、生态林旅融合、农文旅创新,打造一系列“只有在这里才能体验”的夏日限定场景,让游客感受到“一城千面”的魅力。
海拉尔的“不夜长廊”
从大兴安岭的苍翠林海发端,蜿蜒曲折、奔涌向前,伊敏河穿草原腹地、越湿地沼泽、绕城市楼宇、汇入海拉尔河。
“这款蓝莓干是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这支香水的原料是白桦树皮,它融入了额尔古纳的独特韵味,您带走的是内蒙古味道。”在伊敏河畔造型各异的商铺内,销售人员向游客介绍。
随着伊敏河民生基础设施、文旅长廊建设项目推进,伊敏河沿河两岸成为文旅新地标。文旅长廊融合呼伦贝尔市14个旗市区文化元素,24座休憩小屋展示鄂温克族太阳花、蒙古族马鞍等。自6月运营以来,已有68万人次打卡,其中外地游客约占30%。
海拉尔区夜景。新华网发(苑忠轩 摄)
呼伦贝尔伊敏河融合文旅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陶贵川介绍,这个项目包含民生基础设施提升、业态升级两大工程,覆盖河东、河西核心区域,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游客感受草原魅力的新窗口。
夜幕降临,伊敏河畔大楼的璀璨灯光勾勒出建筑轮廓,与沿河照明设施共同编织出绚丽夜景。7月4日,一条深度融合海拉尔区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夜游线路发布。线路围绕“夜赏、夜娱、夜演、夜食”四大核心场景,串联5处A级景区、10余处游览点位,集合河畔观景、星空露营、特色商街、民俗展演等多元文旅业态。
牙克石的“冰火两重天”
7月的牙克石凤凰山景区,一场颠覆季节认知的狂欢正在上演。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内蒙古牙克石市凤凰山景区的雪场(无人机照片)。 当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凤凰山景区启幕雪夏欢乐季活动。当地利用去年冬季储存的积雪,在景区内铺就一条雪道,以季节反差为游客营造出独特的冰雪运动体验。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长达500米的雪道如银练般铺展在苍翠林海间,游客们在盛夏体验雪地摩托竞速、滑雪圈等冬季项目。“在夏天骄阳下玩雪,这种反差感太迷人了!”武汉游客王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收获不少点赞。在凤凰山景区停车场内,苏A、云A、鲁B、鄂A、晋J等不少外地游客自驾前来体验“顶尖”的清凉感受。
牙克石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贺杨介绍,这是当地利用去冬今春储存的6万立方米积雪打造的“雪夏同辉”景观。除了反季冰雪项目,景区还新增桦影时光咖啡长廊、草雕城堡彩绘涂鸦墙等,以及空中飞人、摩托艇等水上运动,形成“山顶玩雪、山腰探秘、湖畔亲水”的全域体验链。
这边上演盛夏嬉雪,另一边上演“桃花源记”。
在牙克石市牙克石林场,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了具象化的落地。
7月10日,游客在牙克石林场观赏鸵鸟。 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林下经济,丰富农产品种类,兴建旅游设施,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牙克石林场作为荣获“森林康养林场”“最美林场”称号的生态基地,正以其独特优势在乡村旅游领域崭露头角。
林场拥有丰富的树种资源,有天然次生白桦、山杨,也有人工种植的落叶松、樟子松。市域内88条河流总长1073公里,水域面积达720平方公里,为康养提供充足水资源。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为其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
近年来,牙克石林场大力推进林下产业升级,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特色动物养殖基地、6公里长的康养步道,步道两侧设有观赏亭和花卉景观。7个生态采摘园里,种植特色水果,养殖观赏动物,形成集采摘、观赏、游玩于一体的绿色种养殖基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在牙克石,游客可以在白桦林间悠然徒步,品尝现采的野生蓝莓;夜晚入住星空帐篷,享受‘天然空调房’的惬意。”贺杨说,上午玩雪、下午采摘、夜晚观星的多元旅游体验,是呼伦贝尔生态林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额尔古纳的“田园交响诗”
盛夏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百万亩油菜花正值盛放期。金浪翻滚的花田间,游客纷纷举起手机与花海合影。
在奥洛契庄园,1989亩油菜与小麦构成的太极图景观令人惊叹——在无人机视角下,直径达800米的太极图案与蜿蜒的界河、葱郁的森林构成震撼画卷。
7月12日,游客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奥洛契庄园的观景台观赏草原和油菜花海。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奥洛契庄园油菜花绽放。近年来,当地在推动油菜种植的同时,积极开发油菜花海观光等文旅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额尔古纳市农牧局副局长李超介绍,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额尔古纳市共同打造“北亚油谷”,重点开展春油菜新品种选育研发工作。
“我们抓住油菜之乡产业根基,农旅融合转型路径两个关键点,让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额尔古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包金亮说,通过“北亚油谷”推动油菜产业升级,培育出含油量提升6%—12%的新品种,打造了农旅融合典范。
30公里外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以下简称“恩和乡”)从2007年开始,借助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等,引导俄罗斯族群众发展“俄罗斯族家庭游”等旅游产业。
孙金花教游客制作列巴。新华网 李倩 摄
在“孙金花家庭宾馆”,孙金花正在给一批批游客讲述家庭故事;在另一间屋子里,她的外孙亚沙正在烤制游客们刚制作的列巴;院子里,孙金花的二女儿和游客们围成圈,跳着欢快的俄罗斯族舞蹈。
北京游客丽丽入住“孙金花家庭宾馆”已经3天,新鲜的生活体验让她倍感兴奋:“我是带着父母来的,十分喜欢这里的风格,体验感很好。”
从开始的4户家庭游发展到如今的176户,恩和乡家庭游接待床位数5100余张,现有五星家庭游5家,四星家庭游1家,三星家庭游1家,额尔古纳市等级民宿3家。2024年,全乡旅游接待人数61.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9225万元。
从海拉尔的“昼夜交响”到牙克石的“雪夏同辉”,再到额尔古纳的“农旅共舞”,呼伦贝尔的夏天打破了人们对草原的单一想象。这里既有北纬50度的清凉,也有文旅融合的巧思,既能满足人们对远方的诗意向往,也能提供高品质的现代服务。
这个夏天,来一趟呼伦贝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