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千年古塔-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22 14:45:33
来源:新华网

草原上的千年古塔

字体:

  7月20日,游客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参观游玩。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7月20日拍摄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7月20日拍摄的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无人机照片)。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7月21日,游客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游览参观。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7月21日,游客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游览参观。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