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35届草原那达慕5天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24 21:09:43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第35届草原那达慕5天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字体:

  7月19日上午,“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开幕。7月20日下午,举办开幕式返场实景演出。两场演出共有100家国内媒体、账号直播,那达慕新闻登上央媒、网络平台热搜综合榜Top1,全媒体宣传曝光量突破60亿次,同比增长17%。截至7月21日,超20万人进入主会场,会场业态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40%。5天内,锡林郭勒盟全域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带动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民族团结深度交融 文化根脉持续铸牢

  本届那达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场景化叙事、沉浸式体验,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蕴。

  历史与现实交织,传递家国同心。开幕式策划“相见、相聚、相约”三个篇章,设“国家的孩子”寻亲主题环节,63名“国家的孩子”代表与草原母亲现场重逢,通过老物件展示、苏绣披肩互赠等场景,再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大爱佳话,引发全场共鸣。《心之寻》歌曲演唱时,800名各族群众手拉手围成同心圆,形成“血脉相连”的视觉符号,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5亿次。

  多元业态联动,展现民族共荣。512名搏克手身着传统服饰震撼入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2名,展现“男儿三艺”的文化凝聚力。12盟市蒙古包展区集中展示各民族文创产品,累计接待游客8万人次。民族团结方阵以56个民族服饰秀收尾,伴随歌舞《各族人民心连心》,2万名现场观众共同挥舞红绸,形成“五十六朵花”的壮观场景。

  情感共鸣升华,强化共同体意识。1200名牧民群众高擎国旗震撼入场,彰显各族群众的真挚情怀与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博士之乡”镶黄旗组织100组亲子家庭制作民族元素博士帽,将崇文重教传统与民族文化结合;现场设多民族服饰旅拍区15个,接待亲子、情侣旅拍1.5万人次,跨民族组合占比达35%;“达慕慕”IP与各民族儿童互动,相关话题浏览量超1.5亿次,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理念。

  旅游经济多维突破 产业活力全面释放

  以“业态创新+消费场景”为核心,推动旅游从“流量”向“留量”转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产品矩阵升级,精准对接需求。开发“低空那达慕”“亲子那达慕”等15款专题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线后6天售罄,吸引团队游客1.2万人、自驾游客5.8万人;推出那达慕精品线路20条,联动京津冀鲁等地旅行社组织“千车万人游内蒙古”,带动跨区域旅游消费超2亿元;“集章打卡抽奖”活动设置13处打卡点,吸引9.2万名游客参与,核销奖品价值50万元。上线“天天那达慕”精品产品10条,在主流旅游平台同步推广后引发关注,带动线上预约量突破5万人次。

  业态融合创新,拓展消费场景。主会场设置业态25项,3天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设置换装旅拍运营点位14个,开展穿着蒙古袍游那达慕沉浸式体验,三天接待游客5万人次,销售1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美食区采用废旧集装箱改造升级,入驻100余家农牧商铺,日均售卖100余万元。奶酪品鉴区汇集30家品牌企业,推出“烤奶酪DIY”体验,销售奶酪制品150余万元。26个非遗展销区入驻50余家商家,非遗成果全部活态展示,累计销售80余万元。创新开展“滴滴打马”骑乘体验,累计销售5余万元。低空经济展区展示30架航空器,返场实景演出中惊艳亮相,拉开锡林郭勒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序幕。

  消费辐射扩大,激活全域经济。受那达慕带动,锡林郭勒盟全域7月17日至21日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7%;重点景区中,乌拉盖九曲湾接待6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80万元,同比增长15%;多伦湖接待7万人次,门票及业态综合收入超470万元,同比增长20%;锡林浩特市餐饮、酒店、交通等行业销售额超1.8亿元。盟内5个线下旅行社爆单,12个在运营旅行社平均接待游客1500人次,同比增长32%。

  品牌影响跨界破圈 传播声量持续领跑

  通过“线上造势+线下引流”的立体传播,打造现象级文旅IP,提升北疆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媒体矩阵发力,扩大传播覆盖面。8家央媒领衔,全国50个广播电视台同步,参与开幕式直播的电视、新媒体账号超110家,直播曝光量突破6亿次,同比增长42%。“内蒙古第35届草原那达慕”登上网络热搜全国榜、种草榜、同城榜首位,6600万人同时观看,榜单位次创造历史,观看人数创历史新高。各平台账号发布那达慕产品3700条,相关话题裂变热门热榜15个,当天总曝光量超15亿次。那达慕三天总曝光量超60亿次,同比增长16%。

  名人效应叠加,强化品牌渗透。艺人阿云嘎参与直播互动,线下配合拍摄宣传,全网点击量超5000万次。免费引进达人4位,提供那达慕免费流量10亿。“网红那达慕”直播间邀请恩克、阿古达木等11名千万级网红带货,销售锡林郭勒羊、文创产品等5万单,销售额超750万元。

  活动联动引流,提升品牌延续性。为满足游客观看开幕式需要,实现那达慕宠客举措,于20日开展了返场大型实景演出,当天再次吸引超10万人进入会场。开启“天天那达慕”活动,预计每日吸引3000余人参与,至8月中旬预计累计接待游客9万人次;“骑跑中国”铁人两项赛、浑善达克中国马术耐力赛、99号公路汽车那达慕等赛事联动那达慕,预计带动体育旅游消费超2.5亿元;草原那达慕音乐季邀请14个国内乐队演出,结合星空露营、非遗体验,实现“白天看那达慕,夜晚赏音乐会”的全时段消费场景。“国家的孩子”寻亲故事经报道,引发全网对草原大爱的讨论。

  服务体验全面升级 游客获得感显著增强

  以“游客至上”为理念,从细节入手优化服务,让游客“玩得舒心、购得放心、留得开心”。

  智慧服务提效,保障出行顺畅。创新制作那达慕“种草手环”,集成入场、抽奖、消费功能,受访的1000余名游客中,96%的游客表示“操作便捷、体验感强”。推出那达慕10大宠粉措施,为自由行游客提供免费直通会场的摆渡大巴,日均接送游客5万人次;设置30个志愿服务岗,3分钟内响应游客咨询;那达慕开幕式前3天,在机场常态安排“献哈达、下马酒、迎宾曲”草原迎宾三件套,让游客体味草原那达慕的氛围感。

  互动场景扩容,丰富参与体验。非遗体验区安排毡艺刺绣、莜面制作等15项活动,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其中80%的游客完成手作纪念品;骑乘“打马”体验从机场延伸至会场,3天服务游客1.2万人次,机场至市区3公里骑乘路线成为“网红打卡点”;亲子露营会设置非遗手作、马术训练营等,吸引全国2000组家庭参与,满意度达96%;锡林郭勒盟境内A级以上景区实行门票半价,通过线上商家发放100万元消费券,线上消费和线下体验无缝衔接;首次在省级文旅活动中让游客致辞,打破了官方在重大活动中致辞传统,突出旅游活动游客做主。

  保障措施到位,筑牢安全防线。投入1600余名警力、120名医务人员、300名志愿者,开展安全排查12次,整改隐患32处;食品安全组抽检餐饮商户200家,合格率100%;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启动2次,通过广播、短信及时引导游客避险,未发生安全事故。常态化通报气象、交通等信息,对全盟游客群众实现全覆盖。开通12345旅游咨询投诉专席,咨询类问题即时办、投诉问题30分钟内处理完毕,高效避免重大舆情风险。

  组织保障坚实有力 协同机制高效运转

  聚合区盟两级力量,以“精细策划+责任落实”确保活动圆满落地。

  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成立由区盟两级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2个专项工作组,召开筹备会议15次,实地调研10次;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程指导,协调解决场地建设、宣传推广等问题28项,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格局。

  注重细节打磨,提升活动品质。提前3个月策划开幕式流程,修改方案20余次;邀请8名专家评审节目内容,确保文化表达精准;与12盟市联动筛选特色业态,实现“一盟一亮点”;院士北疆行活动邀请储能、数字产业等领域专家5名,为文旅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总结复盘及时,推动持续优化。活动期间每日召开复盘会,调整业态布局、人流引导等措施15项;“天天那达慕”根据游客反馈增加夜间演出场次,目前上座率提升至80%;建立“那达慕大数据”分析机制,分析消费趋势、游客偏好,为后续活动策划提供依据。

  本届那达慕通过文化赋能、产业联动、服务升级,进一步擦亮“草原那达慕”品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北疆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