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步入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斯布扣嘎查牧民李强家的智能化羊舍,凉意扑面而来。李强介绍,这是给羊配备的“空调房”,羊住得舒适,健康状况改善,生病少,且管理更省力,以往两人只能喂100多只羊,现在能喂600多只。
今年夏天,李强与内蒙古草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按公司“六个统一”标准,投入近80万元建成两座智能化羊舍,具备温度调控、氨气监测功能,配备自动清粪设备,养殖环境显著提升。李强将300多只“草绿2号”羊搬进新羊舍,效果立竿见影,让他对规模化养殖信心倍增。
内蒙古草绿公司针对牧民的技术短板、市场难题,打出配套杂交、营养供给、疾病防控、互联网销售四张“底牌”。公司董事长刘占虎表示,要解决牧民养羊挣钱问题,帮他们明确养殖品种、杂交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适应本地环境。
乌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牧民乌云其木格在嘎查和公司补贴支持下,改造羊舍、更新品种,购入50只“草绿2号”基础母羊,按公司饲料配方养殖。50只母羊第一批产出102只小羊羔,两个多月后毛重超45斤,被公司以每只900元价格收购,增收9万多元。她说,传统养羊羊羔出栏慢,“草绿2号”100天就能出栏,还有销售合同保障。
为把控羊肉品质,内蒙古草绿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基地,结合当地2900多万亩草场资源,与乌兰镇11个嘎查、1个社区开展肉羊产业联合体项目,建立联合育种户、示范户、产业带动户,每年向市场供应超30万只优质肉羊。将17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知识产权应用于全产业链,构建完整产业体系,将知识技术输出给合作社、养殖户,实现企业与牧民双赢,增强了品牌效益、附加值、抗风险能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富。鄂托克旗构建“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探索草地畜牧业新模式,建立全程质量可控体系,以羊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