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阴雨连绵的呼和浩特,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在塞外雨声的映衬下,新城宾馆游泳馆内,66岁的杨拥令正抬手起势,专注练习太极拳:而不远处的热身区,11岁的吴奕彤正在跃跃欲试,等待上场……
7月26日,由内蒙古传统武术协会主办的2025“红心向党 体育征程”内蒙古“敕勒金戈”传统武术大赛拉开序幕。

据了解,本次比赛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根据年龄、性别、表演形式的不同设置十个比赛单元。来自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盟市的26支队伍200多名选手参赛,选手年龄涵盖老中青少各阶段。
这场赛事的热闹背后,是内蒙古深耕“体育强区”的多年积淀。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的关键一环,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内蒙古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滑冰场等各类健身场地,推进全民健身驿站建设,支持144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超70%旗县。
这些扎实的基础工程,为传统武术等群众体育项目提供了沃土——从广场、公园、社区的太极拳晨练,到举办各类群众性、专业性赛事,正是内蒙古众多传武爱好者在每日晨光中“一招一式”的用心研磨,铢积寸累汇聚成磅礴力量,培育出北疆大地实现全民健身、体育强区的坚实根基。

“我以前身体不好,体重才94斤,检查时好多项指标异常。练了太极拳以后,体重增加了30斤,身体各项指标也正常了。”杨拥令说,练习太极拳5年让她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打太极拳过程中身心慢慢放松安静的感觉让她享受并快乐着。
这次,杨拥令所在的内蒙古传统武术协会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分会参赛队取得了老年组刀术和剑术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她和伙伴们无比开心。

而年轻一代的参与让赛事更显青春与活力。11岁选手吴奕彤练习形意拳已有三四年的时间。“我觉得这些练武术的人特别帅。”这是吴奕彤接触传统武术的原因。“我练蹲步老是蹲不住,每次练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如果现在放弃的话,那我就登不上更大的舞台了,做不了更闪亮的自己,所以就努力坚持了下来。”她在儿童组器械赛中表演的形意鞭杆,动作流畅利落、招式凌厉。

当老中青少几代人在同一赛场相遇,拳影刀光中传统武学的传承已超越比赛的胜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脚。
本次大赛组委会主任岳江华表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武术既是全民健身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文/图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