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魅力何在?——来自内蒙古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观察-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30 17:24:21
来源:新华网

民族传统体育魅力何在?——来自内蒙古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观察

字体:

  七月末的赤峰,多雨凉爽,但一项赛事让满城气氛热烈。眼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接近尾声。18个竞赛项目的角逐与12个表演项目的华彩,将“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鲜活地写在北疆大地上。

7月29日,演员在民族大联欢嘉年华上表演。李峰 摄

民族体育的“高光时刻”

  运动场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力量与智慧碰撞。蒙古象棋桌前,选手们屏气凝神,落子如布阵,方寸棋盘间演绎着草原的智慧;射弩赛场,00后小将盛钢目光如炬,以93环的成绩斩获传统弩立姿一等奖,成为赤峰代表团的“开门红”英雄。而在秋千项目中,班紫涵与刘雨航这对搭档以近乎完美的默契,将双人高度项目的金牌收入囊中,观众席上“赤峰高度”的欢呼声久久回荡。

  分外燃情的莫过于搏克赛场。195厘米高的乌兰察布选手特木尔巴特尔每一次交手都掀起风暴,女搏克手们则刚柔并济,抓摔锁扣间尽显英姿。押加(大象拔河)比赛中,选手们青筋暴起、寸土必争的怒吼与观众呐喊交织,将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7月29日,参赛选手在押加项目决赛中。曹政 摄

文化交融的“多彩舞台”

  赛场外,一场名为“赤峰好物 赛会市集”的活动同样热闹非凡。赤峰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二楼露天平台上,90个展位汇聚了文创商品、非遗技艺、特色美食和运动会周边产品。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羊肉干、奶制品的香气吸引着八方宾客,而运动会吉祥物“赤龙儿”的打卡点前,游客们争相合影,笑声不断。

7月25日,两名导游在赤峰机场前的赛会吉祥物雕塑处留影。曹政 摄

  巴林右旗分赛场的赛马、赛骆驼项目则更具草原风情。赤峰市代表队在此实现赛驼项目“零的突破”,骑师斯琴图策骑“宝枣哲日德”在5000米速度赛中摘银,骆驼蹄声如雷,扬起阵阵黄沙,仿佛重现古丝绸之路的商队盛景。

  玉龙故里的“东道主情怀”

  作为东道主,赤峰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街头巷尾,“奋进”会徽与“赤龙儿”吉祥物标牌相映成趣;体育场内,志愿者们的指引服务细致周到;媒体中心里,记者们用心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本届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前夜,千余名演职人员仍在体育场反复彩排,只为呈现一场“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视听盛宴。

7月29日,巨型气模方队在民族大联欢嘉年华巡游现场。王正 摄

  “这份成绩属于每一位奋勇拼搏的运动员!”赤峰市代表团总领队程国华在赤峰代表团首日斩获5个一等奖后激动地说。而通辽市59岁的射弩老将郭丽丽则用行动诠释坚持:“每一场比赛我都尽全力,打出10环就特别高兴。”这些故事,正是运动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旨的生动注脚。

  7月30日,赛事已近尾。但这场盛会留下的,不仅是2600名参与者共同的记忆,更是北疆大地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的温暖见证。正如主题曲《共铸辉煌》所唱:“同一条血脉,同一片苍穹,我们共铸辉煌的梦。”在玉龙故里,各族儿女用体育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桥梁。(毛丫)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