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赤峰盛大举办之际,“读懂北疆·新华访谈”栏目邀请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副主任李志友。
主持人:本次运动会增设了很多新的比赛项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为了这些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做了哪些工作?
李志友: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增设抢枢、驼球、沙嘎三项特色竞赛项目以及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两个小项,并丰富了各盟市特色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增加了火炬传递活动,进一步体现内蒙古传统体育项目风采,更加多元地展示了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特色。
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很多项目是从民间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演变而来,需要我们对赛事规则、场地器材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确保我们这些传统项目能够代代传承发展。
主持人:像这样的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志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通过运动会能够促进我们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扬和传承。
体育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像12个盟市展演项目是根据各地特色,集文化、休闲、体育、娱乐为一体编排展示给大家,促进体育和文化的融合、体育和旅游的融合、体育和艺术的融合。民族大联欢融合了全国各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和文艺展演,给广大群众、市民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了良好体验。
主持人:本届运动会对赤峰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李志友:赤峰市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在全市各旗县区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体育赛事,周周有赛事、天天有活动,促进了我们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全民健身,带动了赤峰市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主持人:您认为赤峰市作为东道主表现怎么样?
李志友:赤峰市委、市政府可以说举全市之力全力筹办这次运动会,从场地器材的准备,到服务接待方方面面保障都给各个代表团留下美好的印象。
本届运动会设有18个大项、90多个小项,是参赛人数最多、比赛项目最多、办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同时,第一次增设火炬传递活动和群众展演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今后持续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下良好基础。
主持人:邓玉霞
摄制:陶涛 赵力 袁贺鸣
素材来源: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支持单位:赤峰市融媒体中心、红山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