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获悉,截至2025年6月,内蒙古使用商品条码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注入新动能。
商品条码作为商品流通的“身份证”和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是服务供应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内蒙古统筹推进商品编码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基础业务办理、商品数据资源建设、系统成员服务、商品条码推广应用、物品编码科研与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新注册使用商品条码企业1212家,同比增加258家,增长率达到27.04%,其中95%以上是农副食品生产企业。这一变化折射出内蒙古农畜产业转型的深层变革,一方面是精深加工提速,肉制品、乳业、杂粮等产业链延伸,推动初级农产品向标准化商品转化;另一方面是品牌化建设加速,企业注册使用商品条码,使商品获得了全球唯一身份标识,也提升了商品进入商超和电商平台的便利性。例如“蒙”字标认证企业已经100%加入商品条码系统,助力“大草原优品”直达商超与电商平台。
商品条码不仅可以应用于商品零售环节,还可应用于物流、仓储、产品质量追溯等诸多环节,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积极引导企业运用商品条码这一重要的市场流通标识,做到“一码贯通”。(记者 李国萍)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