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2025年“青城有约”名校师生呼和浩特行活动再次开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先后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草种业中心和敕勒川草原,感受壮丽的草原风光和生态修复成果,了解智能化生产下如何实现“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华丽转变。
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伊利智造体验中心、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和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通过多媒体视听技术打造的全景沉浸式沙盘,让大家了解了伊利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健康谷的整体规划,师生们还实地探访了奶牛喂养、挤奶、加工、灌装、销售等流程。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整个流水线非常先进和高效,感觉非常震撼。”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张佳豪说。
随后,一行人又来到蒙草种业中心,了解蒙草如何用乡土种源解决生态和产业问题。
参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 实习记者 闫鑫 摄
吉林大学教师周可鑫告诉记者:“在蒙草参观,了解到我们国家拥有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也看到了呼和浩特在退沙还林还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敕勒川草原作为蒙草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自2012年开始实行以种植天然牧草为主的生态修复,如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边草原风光再现。
站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师生们显得格外兴奋,不时拿起手机记录着眼前的壮美景象。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肖珍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姑娘,她说:“通过参观蒙草种业中心,我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固沙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来到敕勒川草原,视野非常开阔,又了解了呼和浩特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为我在专业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夕阳西下,敕勒川草原的晚风裹挟着青草的气息拂过大地,呼和浩特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中展现的活力与智慧,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从智能化乳业的蓬勃发展,到乡土种源守护下的生态蝶变,呼和浩特用“绿色”与“科技”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让师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这座北疆城市的创新力量与人文温度。(实习记者 赵宇昕 实习生 葛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