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8日电(李倩)“嗡嗡嗡……”循着无人机飞行的声音望去,内蒙古易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操作员操作遥控器的身影,在阳光下定格。
无人机操作员正在进行实机操作。新华网 李倩摄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逐步放开,无人机在农业、物流、巡检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企业正在展现活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引入低空空域管理、无人机制造、无人机导航等产业项目,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激发低空经济消费潜力。
呼和浩特布局低空经济,是多重优势叠加的必然选择。
呼和浩特拥有优质空域,今年将申报70平方公里空域,为飞行器测试和应用场景开发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
在8月8日举行的2025低空经济敕勒川思客会上,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敏娜介绍,呼和浩特作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获得自治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和“低空经济示范区”的双重政策加持。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飞行测试基地效果图。新华网发
今年,呼和浩特编制完成《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及白塔机场片区更新发展空间规划》,正在编制《呼和浩特市“十五五”低空经济交通行业发展专题》,为产业培育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呼和浩特积极推动与中国航科院、中科院地理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设立“一中心、两研究院、四实验室”创新矩阵,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谋划建设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低空试飞基地和国家级风洞群,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前,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揭牌成立,现已引进蜂巢航宇、中翼低空等37家优质企业,落地10个飞行器总装制造项目,全部项目投产后将实现无人机年产能5000台的规模效应。其中,恒域低空科技建设的测风激光雷达生产线,填补了内蒙古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今年3月,由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驻区企业内蒙古羿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洁卫士150”无人机发布。这是内蒙古地区首款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空清洗作业无人机,可实现在100米高空进行清洗作业,日清洗面积可达8000平方米,单日可完成40层大楼的立体清洗。
7月29日,中翼低空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无人机产线及科普研学项目在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投产运营。新华网发
低空经济正在逐步融入现实生活。呼和浩特开通托克托县至航天经济开发区的80公里低空物流航线,完成生鲜运输试飞任务,推出“伴鸟飞行”等特色低空观光项目。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草巡护、电力巡检等专业领域。在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呼和浩特打造了10余个示范典型案例,其辐射带动作用已延伸至“呼包鄂乌”城市群。
为强化要素保障,呼和浩特依托“蒙科聚”创新平台集中发布5项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技术成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举办青少年无人机竞赛、建设专业培训基地等,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