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振翅”,科创北疆。8月8日,2025低空经济敕勒川思客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思客会以“数智低空 新向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新机遇、新方向,为助力低空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因地制宜 推动低空经济加速腾飞
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低空经济目前正在加速腾飞,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多地面临的关键课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表示,区域发展低空经济应当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具体在于要集中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积极开拓与自身独特条件紧密契合的低空经济项目,与此同时,通过“内培外引”聚集发展资源,进一步促进低空经济跨区域协同和跨行业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空域资源丰富,发展低空经济潜力巨大。如何将内蒙古的空域资源转化为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树彬建议,可依托地域广阔、能源充足等资源优势,充分构建有效的低空航路网,缩短区域间的运输时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党委书记文宗川表示,内蒙古可加大低空飞行器在生态旅游、智慧畜牧等场景下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会上,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敏娜介绍了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她表示,呼和浩特将以内蒙古低空经济产业园为重点,构建低空经济立体交通网,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应用场景,力争建成“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
数智赋能 筑牢低空经济创新根基
目前,低空经济正从“蓄势期”转入“爆发期”,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华网党委常委、董事、副总裁杨庆兵表示,新华网将从媒体传播、数据服务、智能技术等方面赋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构建开放共赢的低空经济生态。

当前,数智技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通信与导航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拓宽了低空经济的应用边界。欧洲科学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金双根指出,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不仅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还将拓展低空经济在城市管理、医疗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帮助构建共享的低空资源运营平台。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5G网联无人机系统总设计师苏郁以低空智联网为例,介绍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低空智联网深度融合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保障,实现低空经济安全、高效、协同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会董事、副总经理焦毅在谈及自治区低空经济发展时表示,内蒙古移动将充分发挥科创资源禀赋和产业带动优势,整合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为低空经济发展构筑坚实的技术根基。
产教融合 完善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更多全产业链人才,这为高校依据实际情况,特别是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及加强产教融合提供了重要机遇。
针对如何构建紧密契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内蒙古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建涛表示,内蒙古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紧密围绕低空经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科研平台和人才产业创新体系,从核心技术攻关、人才输送等维度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构建。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增武表示,作为服务自治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内蒙古工业大学聚焦低空经济前沿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日后将继续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还举行了一系列签约仪式,并成立“北疆航谷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本次思客会由新华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智库作为媒体型智库平台,以“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为宗旨,建设高端专家库,生产与传播有深度的原创内容、有品质的智库报告,服务公共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