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干旱的土默川平原,今年汛期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7月下旬以来,内蒙古中西部持续强降水,导致黄河一级支流大黑河、哈素海退水渠堤坝出现多处溃口,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等地受灾严重,上百万亩农作物受灾,上万名群众被临时转移。
记者在灾区一线看到,基层干部正全力组织救灾,受灾群众积极自救,合力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7月底以来,托克托县五申镇一度遭遇哈素海退水与大黑河洪水“夹击”。全镇160余名干部与村民并肩守在堤坝上,24小时轮班巡护、封堵决口。“所有人心里就是一个想法——坚守。”五申镇党委书记云燕说,“再急再累,也要尽全力。”
哈素海退水渠一处堤坝溃口加固现场,抢险人员将装满砂石的吨袋转运至动力舟桥,再运往溃口加固。“40米长的溃口已经成功合龙,现在正通过打桩、投放吨袋持续加固。”现场指挥张晓宾介绍。

8月10日,在土默特左旗善岱镇,镇干部正带着村民给两岸堤坝薄弱处垒沙袋。善岱镇党委书记云鹏说,哈素海退水渠一处30米宽的溃口前几天已被钢管与沙袋构筑的新堤坝封堵,“眼下还要再加固堤坝,决不能再溃”。
被淹的村子里,大功率抽水机昼夜轰鸣,抽排积水的进度每天更新。“早一天排完,乡亲们就能早一天回家。”云鹏介绍,抢险队员的帐篷就扎在堤坝边,随时盯着水情。
洪水退去,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的村庄里留下厚厚的淤泥。8月11日,在波林岱村,留守村民、返乡村民与乡镇干部一起清淤,铁锹与推车的碰撞声此起彼伏。
赵家营子村的马秀兰夫妇刚从临时安置点回来,正收拾浸过水的庭院。“水来得猛,幸好撤得快。”马秀兰一边清理杂物一边说,“牲畜没了、院墙塌了,可人都在,家就能重建起来。”
截至目前,土默特左旗主要河道水位已全线回落,道路、电力、通信、供水基本恢复。受灾群众正陆续返家,扫院子、修农具、采购农资,忙着重拾生计。
“接下来重点是加强堤坝巡护、紧盯天气变化,防范新险情。”土默特左旗委书记海鹰表示,重建工作正在加紧推进。(记者安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