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媒聚焦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1 09:48: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全国党媒聚焦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字体:

  八月的内蒙古,天高云阔,绿草如茵。8月18日至19日,“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全国党媒走近母亲河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媒体团深入呼和浩特市,先后探访了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从现代乳业的科技魅力、千年古城的文明积淀到黄河岸边的文旅新生,全方位解码这座城市以创新为引擎、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科技赋能 “乳业硅谷”强势崛起

  8月18日,媒体团首站来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近距离感受中国乳业的科技魅力与产业实力。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整合了牧草种植、奶牛繁育、奶牛养殖、牧场管理、乳品加工、人群营养以及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等的创新研发平台,该中心围绕奶牛育种、功能原料开发、乳品工艺与装备、乳品安全与品质等开展多项研发,取得了10多项突破性成果。

  “我们创造的‘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不仅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国内行业首创,更打破了国外关键技术壁垒,降低了进口成本。”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介绍说。

  展厅内,满墙的专利证书、荣誉认证令媒体团成员赞叹不已。“没想到我们日常喝的一杯奶,背后竟凝聚着这么多科技创新成果。”大河网总编辑张培君感慨道。

  在“乳业硅谷”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透过伊利云图,占地14000平方米的伊利智造体验中心布局清晰可见,规划展示区、文创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各具特色;液态奶、奶粉和奶酪三大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比肩而立;全球速度最快的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以每秒11包的灌装速度高速运转;库卡机械手、无人驾驶小车和高空输送设备等自动运转、准确高效……媒体团在这里看到了现代乳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随着14个国家级项目相继落户、4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健康谷以“两廊三带、一主五辅”的空间结构,打造了极具特色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乳业硅谷”的美誉实至名归。

  穿越时空 探秘千年古城文明

  8月18日下午,媒体团走进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触摸黄河“几字弯”的千年文明印记。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又称盛乐古城,是黄河“几字弯”北岸最大的古代城市遗址,城镇建置的历史长达2000余年。6月,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正式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遗址展示馆内,春秋“耳铸公剑”青铜剑,汉代铜镜、铭文砖,北魏角抵瓦当等珍贵文物深深吸引了媒体团成员的目光。 “这些遗迹遗物时代序列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原王朝边疆治理体系形成建构的鲜活实物例证,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讲解员介绍道。

  站在观景台远眺,依据历史记载种植的大豆、小麦、谷子、大葱等农作物随风摇曳,与“四城嵌套”的格局完美呼应。

  “这里就像一部立体编年史,每走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中国兰州网新闻部副主任王槿湉的感慨,引来众人共鸣。

  如今,这座遗址公园正以鲜活的历史注脚,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注入强劲动力,让千年文明焕发新的生机。

 文旅融合 老牛湾焕发新生

  8月19日,媒体团来到清水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在长城与黄河的握手之地,感受“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老牛湾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老牛湾的‘游客圈’不断扩大。今年‘五一’期间,客流量最高峰值达到每天2万人。”景区工作人员曾翰林说。

  沿栈道下行,窑洞民宿错落有致。村民李俊峰把自家房屋改造后开起了民宿。“民宿可容纳30多人,全年收入近二十万,红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李俊峰说。村民们依托景区,运营民宿、农家乐、游船,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经营收入逐年稳步提升。如今,这里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正在不断完善,村里的监测户、低保户担任起景区保洁员、协管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计划将老牛湾村整体打造成大型的民宿集群,开发夜游黄河等项目,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还想来。”曾翰林说。今后,老牛湾镇将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走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

  从科技创新驱动乳业升级,到考古遗址唤醒千年文明记忆,再到黄河岸边文旅带动乡村振兴,呼和浩特在北疆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篇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薛晓芳)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