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阳从天际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铺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中学的操场,高一新生已经开始军训,孩子们站成整齐的方阵,衣服被汗水浸湿也笑眼弯弯。
这是乌审旗教体系统国防教育的一个生动场景。从新生开学的军训,到红色研学的实地探访,再到课本剧里的“小英雄”扮演,国防教育像一颗带着温度的“种子”,悄悄种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从“课堂”到“体验”的国防启蒙
在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红色文化小镇,乌审旗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挤在展示柜前,9岁的霍馨悦踮着脚,手指着展柜里的旧步枪问道:“老师,这把枪是红军叔叔用过的吗?”班主任边生余蹲下来,指着枪身的划痕说:“对,当年红军就是用这样的枪,翻雪山、过草地,把敌人赶了出去。”霍馨悦突然攥紧小拳头,眼里满是坚定。

这样的“体验式”国防教育,在乌审旗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乌审旗查汗淖尔学校作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每周开设“国防小课堂”,乌审旗人武部的宣讲员给孩子们讲授“什么是国防”等知识;教室里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大国重器》《军事纪实》。甚至连课间游戏,都有“模拟军训”——孩子们戴着玩具军帽,学教官喊“稍息、立正”,笑声里藏着对“军人”的敬仰和向往。
“我们每周班会都会讲一个‘国防小故事’。”张红梅老师拿出手机,翻出孩子们的记录,有的学生画了“我心中的解放军”,有的写了“给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孩子最纯真的“国防情”。
从“说教”到“共情”的创意表达
乌审旗第一小学的课本剧《小英雄雨来》正在教室上演,五年级学生白雨诺穿着土布衣服,扎着羊角辫,扮演主人公雨来。当“鬼子”举着刀逼问“交通员在哪里”时,她瞪着眼睛喊:“我不知道!”台下的观众纷纷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直到落幕,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改编剧本的时候,加了雨来跟小伙伴们讲国防的片段。”指导老师康小芬说道,“比如雨来会说:‘就算我们是孩子,也要保护家乡,保护祖国’。”
乌审旗中小学生第二届戏剧比赛暨第五届课本剧比赛中,许多学校都选择了国防主题。学生们将《觉醒年代》《秘密战争》等演绎得生动感人。“以前觉得国防是大人口中的大道理,现在演了雨来,才知道国防就是保护身边的人。下次班会,我要给同学们讲我演雨来的故事。”白雨诺说道。
从“单个”到“系统”的全链条推进
“国防教育不是‘额外的课’,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乌审旗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雄表示,“我们要把国防教育融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里,从幼儿园的爱国儿歌,到小学的红色研学,再到中学的军训,让爱国心成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为了让国防教育“落地生根”,乌审旗教育体育局做了很多“加法”:邀请乌审旗人武部、旗委宣传部的宣讲员进校园,讲国际形势和军事知识等;与旗人武部合作,开展高一新生军训,除了队列训练,还增加应急救护、观看国防电影等;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让军人及家属感受到温暖;通过“巾帼心向党”“退役军人进校园”等活动,用趣味抢答、互动游戏让孩子们爱上国防。

此外,乌审旗第五小学成立了“少年警校”,孩子们头戴小警帽,跟着民警学“停止”手势,在反恐演练中举起玩具盾牌。10岁的阿吉泰兴奋地喊:“我要多学些防诈骗知识,保护奶奶不被骗!”
在乌审旗,这样的“国防成长课”每天都在发生。课本剧里的“小英雄”、红色研学中的“旧军衣”——这些都是“国防种子”发芽的样子,“爱国心”“国防情”早已成为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杨静 王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