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绿”泼墨 驭“数”腾云 铸“新”为刃——呼和浩特市南部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22 10:56:57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执“绿”泼墨 驭“数”腾云 铸“新”为刃——呼和浩特市南部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综述

字体:

  八月的青城,不仅被生态的绿色浸染,更被数字与创新的浪潮激荡。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全球关注。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与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据悉,猫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商品化疫苗,该疾病始终是宠物医疗领域的棘手问题。这一进步为全球防控猫传染性腹膜炎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宠物健康领域实现巨大突破。

  而这则捷报,源于呼和浩特市南部产业带的高质量发展。

  南部产业带以94.3平方公里的开发边界汇聚起五大园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云谷”的和林格尔新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之一)、全球乳业十强蒙牛总部所在地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依托4F级盛乐国际机场的临空经济区以及享有保税加工贸易政策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珠联璧合,但使命在肩。而越是任重道远,就越要在闯关夺隘中蹚出新路子,在较真碰硬上跑出加速度。经过布局与发展,南部产业带汇聚起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贸易服务等特色产业,“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只是其中的成果之一。今年上半年,南部产业带交出亮眼答卷: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超过400亿元,固投同比增长超20%,更孕育出10万P算力集群、全球领先的mRNA疫苗生产线……这并非简单的数据增长,而是首府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打造未来城市竞争“利器”的雄心实践。

  昔日塞北之城,如何蜕变为创新热土?

 “智算集群”擎旗,“硬核制造”破茧——数实融合跃升产业能级

  走进南部产业带的“中国云谷”,数据洪流正转化为澎湃动能。这里,一条涵盖上游算电设备制造、中游算力中心建设、下游数据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我们将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规模和算电、算网、算数协同发展优势,聚焦模型训练推理、低空经济、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与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落地一批算力及人工智能企业项目,构建多元产业生态。”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菊颖介绍。

  当前,华为一期地块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合肥训练场一期项目、农行数据中心建成投用,西库电气、派森科技、并行科技二期、东方国信二期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步伐。一个个“数字引擎”轰鸣运转,释放出强大拉力。上半年,南部产业带已投用算力总规模达到10.1万P,其中智能算力高达9.6万P,成为支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基石。算力不止于存储,更在于激活。中国移动、东方国信、并行科技等企业上线了全量DeepSeek大模型,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交易额已达9000万元。在此基础上,“中国云谷”生态活力肉眼可见,今年上半年新签约中国石油、有孚数据、港城云联等22个算力产业项目及17个数据中心配套项目,协议金额高达578亿元,一个“软硬协同”的数字经济生态圈正在加速成形。

  目光转向生物制造领域。金宇保灵全球首个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顺利通过GMP静态验收,这不仅是其自身的里程碑,更是南部产业带生物医药高端化、智能化跃升的缩影。科拓微生态制剂、特瑞尔生物、大溪生物、华希生物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开始规模化生产运行。奥普赛生物神康医疗进入试生产阶段,双奇药业、映生水凝胶等一批生物制造企业开启投产前冲刺。而更宏大的蓝图正在绘制,“生物智造谷”核心项目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合成生物研究北方中心、深圳基因组所固态中试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合成生物研究院组建成立,“1+2+N”的合成生物产业格局呼之欲出,一个北方合成生物智能制造高地正在崛起。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首府,能源优势明显,区位得天独厚,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菌种发酵和连续生产,十分适合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闫建斌表示。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领域同样捷报频传。圆速蒙泰首批30台智能氢电重卡成功下线,吉利远程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一个新能源重卡、矿卡及专用车制造基地正在加速形成。新材料产业正由光伏晶片向更高端的半导体晶圆衬底拓展,海泰大成开始试生产,未来能源、大明光福、化合积电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远景储能、叁零陆零、矽立科、旭辉软碳、旭辉电解液等项目稳步推进,清橙半导体、昌瑞半导体等新星破土而出。高纯氮化物电子陶瓷材料、天皓玻纤高性能玻纤生产基地二期等项目的积极推进,勾勒出前沿新材料多元发展的清晰路径。

  “绿色基底”筑基,“创新活水”涌流——要素保障与科创生态双向赋能

  产业能级的跃升,离不开坚实底盘的有力托举,而“绿色”便是其中鲜明的底色。统一规划产业带新增用电负荷,开展产业园绿电替代,加大绿电直供范围与消纳项目组团承接,一系列举措直指创建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的目标。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云港大道中段建成通车,盛乐国际机场外围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实施,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更融入了绿色低碳的理念。人才创新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等项目的建成投用,让产业承载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备,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我刚来新区的时候比较迷茫,但是很快就融入了这里,因为除了工作,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包括孩子的教育需求都能被很好地满足,在优惠政策、申请人才公寓、申请补贴等方面遇到问题,只要拨打云谷人才卡专属服务热线,马上就有专人一对一服务,很快就能解决。”来和林格尔新区的创业者感慨道。

  创新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加速萌发。产业带创新搭建平台载体,引育各类人才。上半年,南部产业带引进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创新人才团队,与京能热电、中粮饲料组建“工业软件与电厂结合创新联合体”“反刍动物健康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华电新能源实训基地、北京璇玑、匠成教育等实习实训基地做大做强,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创新平台建设捷报频传:金宇保灵成功备案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内蒙古青城变压器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输变电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5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共同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完整创业孵化服务链,南部产业带科技创新氛围格外浓厚。

  新华三集团内蒙古代表处总经理、新华三技术总部实验室(内蒙古)有限公司执行主任杨海涛说:“未来,我们将依托呼和浩特市的创新资源,通过在智能算力中心迁移服务、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发力,助力呼和浩特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精准招商”蓄势,“链式跃迁”谋远——前瞻思维擘画可持续增长新蓝图

  捷报频传!上海有孚网络科技和林格尔超算中心、双杰电气变压器数字化制造基地、映生(北京)科技生物水凝胶产业化项目、苏州清研年产100吨高品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等代表性项目纷纷落地……南部产业带的吸引力,在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中得到印证。

  截至目前,南部产业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个,协议总投资750亿元,其中66个为区外项目,区外资金达640亿元。精准锁定头部企业,全力凸显产业导向,这背后是对项目落地、科技创新、外资外贸、人才引育、引资激励等助企服务发展的一体化支持政策,是对产业发展、土地空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的统筹规划。

  “招商引资是新区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不仅要‘引凤’,更要‘筑链’。”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经济发展招商服务局产业三室负责人刘佳介绍,新区通过“场景招商、资本招商、要素招商”三箭齐发,精准锁定头部企业。

  这样的用心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玄武智算(内蒙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良鹏坦言:“呼和浩特市给予我们企业全方位的落地支持,包括审批绿色通道、绿色电力等优惠政策。作为深圳云天畅想的子公司,玄武智算(内蒙古)公司入驻以来已实现超5000万元产值,纳税120余万元,并成功吸引1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首府之名,责在率先;发展之志,贵在笃行。

  回望来时路,从2021年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六大产业集群”蓝图,到2025年开年即谋定“产业带集聚化发展工作机制”,首府做强产业决心之坚、力度之强,可见一斑。中部、南部、北部、沿黄这四条承载着首府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动脉,正蓄势在未来的城市竞逐与产业能级跃升中开创新局。

  其中,南部产业带执“绿”泼墨,铺展生态底色;驭“数”腾云,激活创新引擎;铸“新”为刃,开辟产业疆场,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攻坚之志,补短板、找跳板、铸强板。虽仍在奋进途中,然其破土之势已成,崛起之姿已显,不仅与中部、北部、沿黄三条产业带协同共振,更与“六大产业集群”同频共进,共同组成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站在新起点,一幅“绿”“数”“新”交织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一个聚产、聚才、聚势的首府正缓缓走来。青城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实习记者 杨承昊)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