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
引绰济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之一,是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从嫩江支流绰尔河引水,为沿线兴安盟、通辽市的8个旗县(市、区)和10个工业园区供水,工程输水干线全长391公里,多年平均调水量4.36亿立方米。工程于2019年全面开工建设,今年6月30日全线试通水。
“这是内蒙古首次为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彭雅丽表示,作为一项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工作涉及自治区诸多行业主管部门,工程水源地、沿线区域、受水区各级政府职责和各方利益关系,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其他类型水利工程更加复杂、多样,工程设施保护、供水水量调度和水费收缴等面临新的问题和要求,现行法律法规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为了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对工程管理保护进行全面规范。
据了解,《条例》共28条,不分章节,重点从工程管理体制、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水量调度和用水管理以及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进行了规范。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政处处长谢疆表示,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进入法治化阶段。“自治区水利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抓好《条例》学习宣传,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推动《条例》贯彻落实,将法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高质量推进引绰济辽工程管理和保护工作。”(记者恩浩)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