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村歌嘹亮” 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闭幕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48支队伍千余名文艺工作者以歌为笔,将村史村情写成诗,把和美乡村绘成画,深入践行“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培育扎根乡土的文艺力量。
闭幕式现场,当《快乐村排》的旋律响起,“其日迈,其日迈,草原村排,一边烟火一边豪迈”的歌声瞬间穿透云霄,响彻全场。
“我们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唱这首歌时,我们含着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所以才会如此燃情。”《快乐村排》的演唱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绿茵飞腾乐队领队巴达日胡说。
来自鄂尔多斯的《乌审走马》,也在村歌嘹亮的舞台惊艳亮相。节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审走马”为创作背景,融合了传统马头琴与现代电子音乐元素,展现了鄂尔多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
艺术帮扶的星火正在各地燎原。闭幕式现场,呼斯楞指导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代表队,让传统牧歌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周旋结对帮扶的宁夏固原“满天星艺术团”,从最初的4人逐步发展为有66名固定成员的农民演出群体,更吸引附近200多名农户踊跃加入。
这种帮扶更激发了基层创作活力。当歌唱家师鹏用专业技巧演唱《伊旗是个好地方》时,这首原本朴实无华的家乡赞歌有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歌的词作者徐怀亮,是鄂尔多斯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我写的歌能被国家级艺术家演唱,是我的荣幸,让我对家乡的感情得到升华。”听着自己写的歌,徐怀亮激动地说,“这给了我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动力。”
“‘村歌嘹亮’作为‘强基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文艺赋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全国各地联动开展‘强基工程’项目的创新实践,更是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培育基层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有力抓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吴艳华说。
据统计,“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两年多来,全国5000多个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加入了“强基工程”行动,结对子数量5.6万余个,5万多项“强基工程”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当最后一个音符回荡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夜空,48支队伍的歌声已汇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