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荣旗: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05 10:46:23
来源:内蒙古日报

阿荣旗: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字体:

  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广袤的土地上,农牧业的每一次脉动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与希望。从传统耕作到智慧种养,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从单一生产到全链增值,阿荣旗正以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产业融合的澎湃动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今年,阿荣旗12个乡镇的18个村推广水肥一体化示范,万亩良田告别“大水漫灌”。

  “全旗以可灌溉的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区域,建设1万亩水肥一体化示范田。”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高丽丹介绍,“示范区大豆预计每亩增产20公斤以上,玉米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看禾选种”“对症选药”“看苗选肥”平台如田间智库,集成了“深翻整地+秸秆还田”“种子包衣+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农技,这里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化作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丰收密码。

  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实验示范研究,建立休耕轮作、有机无机配施等30余个试验区。

  当一批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具涌向田间地头,“智慧种田”的美好图景正变得愈发清晰。在亚东镇田间,技术员轻点操控屏,无人机便载着药液掠过绿野,单日作业1200亩的效率让传统农耕望尘莫及。

  当下的阿荣旗沃野,正经历着从“望天田”到“智慧田”的蜕变。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零散的小块地连成了平整的农田,昔日泥泞的土路化作畅通的机耕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模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阿荣旗用“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杜代沟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拓荒牛农牧业有限公司,农机户用闲置的农机具入股,借助北斗导航和无人机协同作业,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及土地治理服务。拓荒牛公司有15台农机,有公司购置的,有村民入股的。公司为村民提供代收代种服务,年底时,入股的农机户还能获得分红。

  “三变”改革让阿荣旗农村的“沉睡”资源活了起来,农民的增收渠道变得更加宽广,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

  阿荣旗在全市率先搭建旗乡村三级“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三位一体”联合党委整合服务资源,推动农户与平台精准对接。

  如今在阿荣旗,手机已经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只要点开“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平台“阿农宝”APP,从购买农资到申请贷款,从农技服务到产品销售,所有需求都能在“指尖”解决。

  今年,种植大户刘辉就真切体会到了数字农业的便利。他通过“阿农宝”APP,从地块信息查询到价格评估,再到在线签约,足不出户就完成了1700亩土地的流转手续。

  如果说科技提升效率,制度创新释放生产力,那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亚东镇六家子村的水稻种植户石岩创办了岩峰家庭农场,把自己在“头雁”项目中所学的科技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种养结合,还注册了“庆丰卜”大米商标。凭借30年的经验,石岩带领22户村民种植了3000余亩的水稻。他开辟品牌与网络销售提升效益,村民王宏伟便是受益者之一。王宏伟说:“我跟石岩学习水稻种植技术,稻谷颗粒饱满,大米卖得很好。”

  阿荣旗在夯实粮食基础、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同时,深挖畜牧业潜力促进多元增收,依托“呼伦贝尔牛羊肉”区域品牌、“阿荣白鹅”国家地标,以及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恒奥畜牧交易市场等企业延链补链,构建起“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四位一体的路径,推进“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做精产品、做细市场、做响品牌。

  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金龙表示,作为典型的农业旗县,阿荣旗在稳面积、提单产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了新突破。通过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相融合,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9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畜牧业着重打造乳业和肉业产业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记者 李玉琢 田国威)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