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金薯种”激活万亩田 察右后旗借科技之力奏响薯业振兴新乐章-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08 14:39:57
来源:新华网

一粒“金薯种”激活万亩田 察右后旗借科技之力奏响薯业振兴新乐章

字体: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以下简称“察右后旗”)的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园内,连栋温室里的脱毒母薯长势正旺。“传统组培苗1株仅结2粒至3粒微型薯,我们的超极微型薯1株平均能结17粒至18粒,最多可结24粒!”内蒙古华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农业”)察右后旗基地负责人张晓东介绍。

  察右后旗作为乌兰察布市重要农业产区,一直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近年来,该旗与专业化农业科技公司共同推进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换挡升级。

  “我们使用在医疗级洁净环境中生产的超净脱毒薯替代传统组培苗,通过专利无菌基质和生产技术进行工厂化扩繁。”张晓东说,这种专利基质源于植物材料,不仅透气保水性强,还可循环使用,替代了高污染、高耗能的不可再生矿物基质——蛭石,且全部采用高架离地苗床种植,从源头保证无菌无毒。

  这项微型薯繁育技术由华宸农业于2022年从国外引进,该技术经过本土化适应与创新,实现3大突破性进展:单株繁育效率提升近20倍;25克以上大薯比例从传统技术的20%提升至70%;用户每亩种子成本降低近1000元,且提供检测报告。

  目前,该基地已排产来自甘肃、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地的4000万粒种薯订单。“种薯订单供不应求,明年的订单已达1亿粒。”张晓东说。

  在这个基地,科技赋能渗透到种薯繁育全链条。

  “5个棚一组自动滴灌和喷淋,2个棚一组超高压弥雾打药,全由中控室统一调度。”张晓东介绍,“我们的智能大棚区由1名技术员管理,一人就可以管理1000亩大棚。”

  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从配肥、灌溉到回水利用的全流程操作,根据马铃薯生长周期自动调整供肥时间和用量,滴灌回水经过滤消毒、元素检测后“缺啥补啥”,回收率达40%,年节水超3万吨。

  基地内,正加快推进200栋大棚改扩建工程。通过土壤全消毒、地势垫高等改造,682亩闲置10余年的老旧大棚将重新焕发生机。

  产业升级的红利,最终惠及了万千农户。华宸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133户农户支付租金17.44万元,并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项目资金+村集体+农户”模式让村委会每年稳定收入400万元。

  “明年将投资1000万元建设人才培训中心与高端智能大棚,将超极微型薯产能提升至1.2亿粒。”站在规划图前,张晓东坚定地说。(李贺)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