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作为能源企业最小的管理单元,是安全生产前沿阵地与任务落地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单位以标准化为准则,创新班组管理,强化班组建设,推动基层管理与发展效能双提升。
晨曦中的锡林热电公司集控室里,运行五值值长紧盯操控屏参数:“3号机组再热汽温稳定在566℃,振动值0.03mm,各项指标优良……”这个由40人组成的运行班组,以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管理模式,守护着这座能源枢纽。
该公司运行部以班组建设为基石,构建起立体化的防护体系,创新推行“三维赋能”机制:技术维度,组建跨班组技术攻关小组、节水攻坚小组,优化蒙西电网调频策略,连续11个月创效3545.8万元,节水技改节约成本88万元;管理维度,全面施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将党旗插在生产保供最前沿,形成“党员带头查隐患、全员参与筑防线”格局;文化维度,打造“安全文化”传播“首页”,通过“事故案例宣讲”等教育方式,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截至9月1日,锡林热电公司运行部保障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20天;重大操作正确率、隐患闭环整改率均达到100%。在全国电力行业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中,锡林热电公司1号、2号机组分别获评3A级、4A级优胜机组,成为内蒙古能源集团公司首个“双机同登榜”的发电企业。
在金山热电公司智控中心班前会上,值长正认真布置任务、强调风险点并随机抽问岗位安全责任,这样的场景每日都有。该公司以班前会启动安全运行,以班后会总结提升,各值、各专业班组严格执行这一刚性制度,将安全理念融入职工日常行动。
培训方面,除定期开展安全规程、事故案例专题学习,更聚焦“师带徒”传承与仿真机实战演练。仿真机精准设计机组跳闸、辅机故障、设备隔离等典型故障场景,全面提升运行人员紧急状况下的快速判断、协同处置与应急恢复能力。
强化管理方面,推进星级班组建设,各班组每周自查评以持续改进;将细化岗位安全责任制与 “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夜”原则相结合,缺陷处理全流程责任到人,消缺率达 100%;还建成并推行集团首套 “精益检修管理平台”,将检修作业全要素标准化、流程化,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
从火电项目建设到新能源工程施工,电建集团各项目部以标准化管理、精准化防控、常态化教育,让班组成为安全生产的“坚固堡垒”。
金山四期项目 B 标段施工现场,每日6点30分班组级站班会准时召开,班组长对照任务逐一明确岗位风险点。项目部构建 “三层晨会体系”:专业班组先开展“三查三交”(查衣着、查证件、查精神状态,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专职安全员现场分析隐患、讲解规范,总监与总工结合进度强调关键要点,累计开展班组级站班会150余次;针对新进场人员流动性大问题,电建集团项目部创新“理论授课+有奖竞答+现场考核+问卷调查”培训模式,确保 295 名新进场人员 100% 合格上岗。
内蒙古能源突泉县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现场,风机吊装作业风险高、难度大,项目部将班组管理延伸至各环节细节:警戒线划分作业区域、专人值守入口,吊车作业区单独隔离并设专用通道;塔筒内加装防坠网、登高人员配备防坠器,保障“上下有保护、意外有缓冲”;吊装前班组安全员与主吊司机实时沟通风速,通过视频监控覆盖关键作业点,专职安全员与分包管理人员全程现场巡查,“线上+线下”双重管控及时消除隐患。
夜幕下,电厂、场站、施工现场的蒙能人坚守岗位,以匠心守初心、用实干担使命,在能源保供战线上书写新时代奋斗华章——这光芒,是万家灯火的璀璨,更是安全生产的荣光。(马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