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红书包”背起牧区“鱼水情深”-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3 12:08:18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红书包”背起牧区“鱼水情深”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3日电(徐红梅)秋季的锡林郭勒草原温暖祥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一个个红书包装满党的理论、惠民政策、致富技术等,不断送至牧民家中。起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红书包”,如今已成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线四包”服务模式,是当地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的生动注脚。

    “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新华网 徐红梅摄

  桑宝拉格苏木党委书记苏恩保尔介绍,“红书包”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是嘎查党支部手工缝制了20个书包,装着党报党刊,为分散居住的牧民送学。没想到,一送就送了50多年。

  后来,桑宝拉格苏木党委将“红书包”拓展为“一线四包”模式。“一线”即坚定不移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四包”则让“红书包”变成功能各异的“政策包”“工具包”“致富包”“文化包”,各项服务可以精准送达牧民手中。

  “政策包”凝心,让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针对牧区地广人稀、学习难集中特点,桑宝拉格苏木组建10支“红书包”宣讲队,采用“政策+案例+音视频”方式,开展特色宣讲260余场。78岁的旺吉拉27年植树2.2万余株,他和儿子主动担任“红书包”政策宣传员,用治沙经历宣讲党的生态政策。

  “工具包”解难,把实事办到牧民心坎上。2024年以来,桑宝拉格苏木拓展“八送一创”服务,开展志愿服务152次。面对畜牧业转型挑战,成立饲草料供应服务中心,为961户养殖户补贴销售全株玉米2126吨,节约成本124.76万元。第一书记青格勒图组建帮办代办队,为牧民跑腿办医保、申请补贴,帮助困难户改造危房。

    “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展出的1972年创立时期使用的“红书包”。新华网 徐红梅摄

  “致富包”兴业,党建引领产业振兴路。桑宝拉格苏木通过“红书包+畜产品”模式,注册商标,搭建线上线下销售矩阵。2023年,苏木党委将收购的活牛屠宰分割,进行品牌化精深加工,入驻多个线上平台,累计销售牛羊肉超300万元,户均增收1500元。2024年底,苏木集体经济总收入338万元,较2021年增长58.5%。

  “文化包”润心,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借助“乌兰牧骑+”优势,桑宝拉格苏木将政策与文艺演出相结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村规民约+积分制”与“红书包”旗舰店兑换融合,激发牧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构建“红书包”“四级”网格化治理模式,打造流动调解队,调处矛盾纠纷百余件。

  2023年,桑宝拉格苏木建成“红书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至今已接待观摩学习团300余次、上万人次。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