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装备制造挺起内蒙古工业脊梁-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5 10:35:37
来源:内蒙古日报

现代装备制造挺起内蒙古工业脊梁

字体:

  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智能风机装备及大型叶片制造基地。

  连日来,包头龙马铸锻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风电精密铸件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设备调试并试生产。

  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生产10兆瓦及以上风机超大型轮毂、机舱底座等核心铸件。“该项目填补了蒙西地区在风电精密铸造领域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将串联起‘零部件铸造—叶片生产—塔筒制造—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闭环,为包头打造‘全国重要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筑牢根基。”包头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永昕表示。

  装备制造业,被喻为工业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近年来,内蒙古围绕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积极打造以风光氢储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为支撑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今年1—7月,全区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规上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8%,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生水起

  达茂旗零碳产业园区内,由远景蒙新集团打造的北方首条自研高端齿轮箱及风机总装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

  “我们全力在包头市系统布局绿色新工业体系”,远景蒙新集团包头产供销基地总经理侯兆云表示,青山区的储能系统集成基地仅用30天就实现投产,达茂旗绿色纯净金属冶炼项目通过“源网荷储”真正构建起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绿色产业链。“依托远景的技术优势,我们正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助力包头建设零碳工业新城,打造绿色新工业高地,加速将包头的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

  “头上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手握新能源发展3张“王牌”,内蒙古协同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业发展,“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四大装备制造基地强势崛起,“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辉腾锡勒草原上的风力发电机组。张世瑜 摄

  如今,在北疆大地,一排排光伏板横卧“沙戈荒”,一座座风机迎风矗立,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为亮丽北疆带来勃勃生机。

  串珠成链!鄂尔多斯以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精绘“北疆绿氢城”工笔画。

  从全区首家绿电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投产运营,到全区首台第二代1500Nm3/h高温碱性制氢电解槽和第三代0.2MW超低能耗高温碱性制氢电解槽下线,再到全区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制取第一方“绿氢”……在内蒙古氢能产业发展版图上,鄂尔多斯市始终走在前、作示范。

  集群成势!聚焦打造全球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通辽市雄心勃勃。

  明阳新能源风电智能产业园主机车间。 记者 闫晨光 摄

  如今,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布局的29个配套子项目中已建成16个,风机叶片、主机等7个核心零部件项目投产达效。“预计2026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千台套风电塔筒叶片、万吨级精密铸件锻造件的产能,年产值突破720亿元,税收达20亿元。”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锋增介绍,目前,基地已引进洛阳双瑞、金风科技、瑞祥重工等10余家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

  如今,内蒙古风电装备已全面形成与新能源开发相匹配的制造能力,光伏装备产业链前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氢能装备、储能装备产业链基本成型。全区已形成风电主机7000万千瓦、光伏组件4190万千瓦、制氢装备650台套、储能装备4350万千瓦时的生产能力,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万亿元。

  风光无限,动能澎湃。今年1—7月,全区新能源产业增势较好,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拉动工业经济显著增长。

  新能源汽车制造集群成势

  作为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内蒙古积极把握这一时代风口,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核心引擎,重点依托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构建覆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关键零部件及整车研发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5月22日,以“链动未来 绿色共赢”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暨第二届鄂尔多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大会吸引了汽车整机制造、电控系统、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配套企业100余家,还邀请了能源、物流等50多家用户参与。与会嘉宾针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落地实施、产业上下游需求等关键议题,共同探寻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新机遇与新模式。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鄂尔多斯市坚持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内标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应用基地。”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刘凤云在会上介绍。

  卡尔动力在鄂尔多斯部署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编队。记者 康丽娜 摄

  在鄂尔多斯市,“纯电+氢能”双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渐发展壮大。目前,该市已成功引进上汽红岩、厦门金龙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及配套项目。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规模达2万辆,新能源重矿卡组装2.1万辆,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也具备相当规模的产能。

  引进广东喜玛拉雅年产1000台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产线项目,与江苏通用科技签订年产130万套新能源重卡轮胎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北奔重汽与乌海杰宁、乌海氢力鸿运在乌海市达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合作,打造东胜兴旺煤矿至华电河西电厂等5条氢能重卡运输线路……近年来,包头市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依托北奔重汽构建起新能源重卡行业生态链、产业链、供应链,新能源重卡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坚持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相结合、整车带动和零部件配套相结合,内蒙古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全产业链。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能源汽车产能达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

  下一步,内蒙古将重点围绕智能驾驶系统、电驱动系统、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动力总成、空调系统等关键部件招引延链补链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低空装备制造蓄势腾飞

  8月1日,随着一架贝尔505直升机从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腾空而起,老牛湾景区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正式启航。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低空游览项目游览航线覆盖半径5公里的范围,游客可搭乘直升机在300米以下高空欣赏黄河大峡谷的壮美风光。

  从外卖配送、观光旅游等消费场景到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生产场景,近年来,低空经济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市场规模加速壮大。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低空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

  内蒙古地域辽阔、空域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算力优势明显,发展低空制造潜力巨大。2024年,内蒙古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发展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核心零部件、航空材料等低空制造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推动低空制造全产业链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抢先布局低空经济,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累计引进48家低空经济企业,全面构建集低空科学研究、检测认证、试飞试航、装备制造等多领域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呼和浩特市工信局局长李敏娜介绍。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引进宝升高科、霁航科技、智航科技、天疆防务等一批无人机总装制造项目落地生产,正加快布局航空器起降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低空经济制造业集群、低空飞行检验检测中心、低空飞行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等项目。

  在景区上空,搭乘通航直升机俯瞰,壮丽风光尽收眼底;草原上现宰的鲜羊,由无人机低空速运,可锁住肉质的最佳风味;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米-171直升机呼啸巡护,守卫着茫茫林海……过去一年,包头市低空经济强势崛起。

  “当前,包头市正按照‘低空制造集聚区’的定位推动低空制造业发展。我们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无人机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包头市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科科长吴子建表示。

  竞逐“天空之城”,包头市具备先进且完善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稀土、光伏、钢铁、铝业、氢能储能、碳纤维、永磁电机、飞行电池、光伏组件等优势特色产业,与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高度耦合,可为低空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关键支撑。目前,包头市正加速构建“低空制造—试验试飞—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上,内蒙古羿航科技有限公司展出自主研发的清洁无人机。 记者 康丽娜 摄

  下一步,内蒙古将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围绕低空装备新型材料、电机电池以及整机集成等重点领域,在重点地区集中引进一批低空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培育从原材料供应到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低空飞行器组装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打造自治区低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当前,内蒙古正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不断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低空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康丽娜)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